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旅游+扶贫”“加”出致富经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19/03/02/ 11:22 点击:

 

本期视点:旅游扶贫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付颖)近年来,普洱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全域贫困实际,把旅游作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重点,让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发了“旅游财”。2018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487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收入354.1亿元,同比增长31.2%。今年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80.14万人次,同比增长6.54%,实现旅游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16.98%。

深冬的普洱,气温如春,景色宜人。

大年初四,走进位于思茅区茶马古城旁的古鑫园农家乐,这里欢乐祥和,年味正浓。

傍晚时分,游客们陆续前来吃饭,车辆停满了院子,一桌刚起身,另一桌便坐了下去。满脸笑意的老板二毛正忙着招呼客人,倒茶、点菜、上菜……

“我们家的位置正好是旅游景区,过年这几天生意很好,店里的小工忙不过来,家里就请了附近村民前来帮忙,按日结算工资,过年前后一个月,大家都能挣不少钱呢。”二毛说。

普洱的气候四季如春,美景美食星罗棋布,美丽乡村遍地开花,像二毛家繁忙的场景在全市许多地方都在上演,群众在旅游脱贫致富路上喜笑颜开。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各县(区)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7天共接待游客80.14万人次,同比增长6.54%,旅游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16.98%。

取得光鲜成绩的背后,是地方科学决策与有效施策。近年来,我市以开展乡村旅游为核心抓手,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的有机融合,旅游扶贫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产品业态不断丰富,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

建好“顶层”

近年来,我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开展乡村旅游为核心抓手推动旅游扶贫,将旅游扶贫纳入扶贫工作大格局中。

本着这样的定位,我市旅游脱贫攻坚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过。

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相继出台,在编制旅游产业相关规划过程中与国家、云南省关于旅游扶贫开发的有关政策相衔接。先后将全市132个贫困村落纳入《普洱市旅游发展规划(修编)2011-2025》《普洱市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普洱市贯彻落实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普洱“绿三角”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中进行统筹谋划和布局。目前,《普洱市旅游扶贫规划》《普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普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已全面完成,正在报市旅游产业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审批,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正逐步深入推进。

此外,市旅发委还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共同加大对旅游扶贫工作的政策保障,从政策、资金、用地等多方面加大了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会同发改、农业等部门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固牢“基础 ”

基础设施建设是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也是旅游扶贫的物质基础,直接关乎旅游产业能否长足发展。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我市整合交通网络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村村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古村落保护等项目资金,加大乡村旅游硬件设施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精准脱贫。

2018年建设旅游厕所89座,完成精品自驾旅游线路沿线299座通信基站、1个游客休息站、9个观景平台、3个汽车旅游营地建设;开发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园、磨黑古镇、杨正元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推进红色旅游扶贫,促进了革命老区及其周边贫困群众增收;那柯里茶马驿站、景东杜鹃湖、孟连宣抚司署、西盟木依吉神谷、景谷勐卧总佛寺、澜沧拉祜风情园6家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周边群众通过参与经营、提供劳务、出售农产品等方式增加收入。

树立“标杆”

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

近年来,普洱通过引导开展后进学习先进、先富带动后富的追赶跨越模式,发挥旅游脱贫村寨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旅游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先进带头作用,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有三批1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三批10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通过省级验收,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芒景村、酒井乡勐根村和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柯里村荣获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景迈人家、乐土农家乐、新园农家乐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称号。那柯里村、老达保村、普洱国家公园等参与全国旅游扶贫优质项目、产业扶贫典型案例评选,进一步扩大了旅游扶贫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探出“路子”

为了全面推动旅游扶贫工作,政府与企业在积极探索可行之路。

比如,创造旅游就业岗位,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典型——普洱国家公园犀牛坪景区吸纳普洱本地人员31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3户17人)到景区工作。

丰富扶贫业态,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的标杆——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的建成运营,带动了茶庄园23个茶农生产队850多户茶农3700多人实现生产增收和脱贫致富。

再如,鼓励精准帮扶,参与贫困村寨脱贫建设的尝试——北京中关村二小与景迈山芒景村童蕾希望小学的联谊活动,为贫困地区和首都北京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彼此了解的窗口,搭建了一个彼此交流沟通的平台。

还有,培训旅游人才,注入脱贫新动力的前驱——中国旅游集团为扶贫挂钩联系点培训旅游扶贫干部 10期48人次,为进一步提高旅游扶贫地区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旅游扶贫内生动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旅游+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诸如此类的探索不胜枚举。我市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对旅游扶贫工作的主观能动作用,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实施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关联产业、实施精准帮扶等扶贫新措,取得了可喜成绩。

未来“可期”

“近年来,我市各地探索出了直接从事旅游经营、参与接待服务、出售农副土特产品、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旅游扶贫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群众成为旅游扶贫开发利益共享的主体。”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说。

2019年,我市将紧紧围绕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结合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将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旅游扶持政策,突出旅游扶贫示范,进一步完善旅游扶持政策,突出旅游扶贫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强化旅游扶贫支撑能力;进一步探索旅游扶贫模式,走出旅游扶贫发展路子;进一步深化旅游市场营销,推广旅游扶贫产品品牌等,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的旅游扶贫经验,结合普洱茶、咖啡、生态休闲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探索旅游扶贫的有效模式,促进旅游扶贫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

 

 

△黑陶广受游客青睐

△景区销售土特产,让农民挣上“旅游钱”

△彝族跳菜

△佤族木鼓舞

“旅游+扶贫”“加”出致富经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下一篇:旅游搭台群众唱“致富戏”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