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城美村靓处处好风光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19/07/25/ 15:51 点击:

 

编者按

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始终把提升人居环境作为城乡建设工作的重点,抓好“美丽县城”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城市容貌大提升、农村环境大改善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城乡面貌得到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如今,行在山水间,一个富有活力的小城镇和一个个极具特色的小乡村,犹如次第展开的城乡美丽新图景,让镇沅山水“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魅力”更足……

“芳香镇沅”提颜值增魅力

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国营)群山环抱、依山傍水、绿树成海,楼宇古朴弥新,街道整齐干净,空气令人神清气爽,无论你走到哪一个角落都如同在公园里漫步,身心舒畅至极……这是置身镇沅县城的最直观感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县城自1998年搬迁至恩乐镇后,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县城发展理念,以“美丽县城”建设为载体和目标,加快城市提质扩容、建设特色集镇、打造“世界茶王·芳香镇沅”,颜值不断提升,魅力不断增加。

建立“三制”推工作

“美丽县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县城建设方方面面,项目实施单位多、要素保障多,要在短时间内补齐短板,达到指标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才能推动“美丽县城”建设工作。镇沅组建了“美丽县城”建设指挥部,抽调工作人员专职开展“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美丽县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省、市关于“美丽县城”建设重要决策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研究决定“美丽县城”建设重大事项;每月召开两次以上办公室会议,听取“美丽县城”建设情况,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安排下一步工作措施。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相关责任部门“碰头会”,联动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工作。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共召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4次、“碰头会”10余次。另外,定点定人定岗开展“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建立“清单制、包保制、问责制”工作制度。

“清单制”。在“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各类会议上安排的各类工作事项,以问题清单的形式下发至各相关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完成,定期报送推进情况,指挥部办公室定期收集,向主要领导报告。自“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共下发问题清单5期、重点项目问题17项。

“包保制”。制定“美丽县城”建设项目包保责任清单、一个项目由一个处级领导挂联、一个责任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一个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抓落实。处级领导对该项目负总责,项目责任单位抓好项目实施。

“问责制”,即由县纪委监委牵头,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对“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开展督查检查,对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工作迟缓、推诿扯皮、执行决策部署不到位的相关单位及人员,严格执行问责制度。

坚持“三色”抓规划

镇沅县城建设按照现状集中建设区3.38平方公里,规划远期至2035年集中建设区6.90平方公里的范围来规划布局。始终坚持“三色”抓规划,即:始终坚持“绿色”,突出自然生态;始终坚持“山色”,显山露水透绿,突出哀牢山、无量山自然风光及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始终坚持“特色”,突出镇沅特有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产业特色。

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和打造“世界茶王·芳香镇沅”的城市品牌,用打造5A级景区的理念来进行城市建设。以建设“康体养生、山水田园的休闲城市”为目标,坚持少动山少动水,不求大但求精、不求多但求美、不求全只求特,全力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文化小镇。

结构布局方面以“北托、南建、东引、西疏、中优”为发展方向,依托北部打造北部精深加工物流区、南部建设文创商贸区、东部打造文旅康养区、西部疏解政务服务功能区和中部建设综合服务文化展示区,集中建设区规划形成“一核三带五片区”的空间结构。

对标“三三”促建设

镇沅县城建设坚持“不与天争高,不与地争窄”的理念,充分留足城市发展空间和居民生活空间,提出“三三”的建设标准理念,坚持标准严把、质量严控,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做到“三严、三控、三齐全”。

“三严”就是严格进行空间管制、严格控制小区容积率、严格控制城市绿化率。严格把控生态红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三大管控类型区,使城市建设规范有序。同时,将集中建设区用地划分为四类管制区,每类管制分区结合不同的用地性质匹配相应的建筑容积率。截至目前,共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等于45%(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45%),人均公共绿地大于等于10平方米,绿地率大于等于38%(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38%)。

“三控”就是控制城市建设规模、控制建筑层高、控制建筑风貌。镇沅县城规划近期至2025年,城市集中建设区人口为4.30万人,集中建设区城市建设用地4.52平方公里;规划远期至2035年,城市集中建设区人口为6.60万人,集中建设区城市建设用地6.90平方公里。县城建筑层高原则上控制在6层内,以“青瓦、白墙、蓝腰带,斜厦、花窗、马头墙”作为县城建筑特色风貌,充分提炼和展现镇沅民族风情特色,县城哀牢小镇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全国第一批宜居小区。

“三齐全”就是齐全县城的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安全功能。镇沅县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先后建成了民族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建成补麻河带状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公园和绿地。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充为县城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现“三化”强管理

镇沅县城市管理机制完善,自县城搬迁建设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并建立了科学的城市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的“五大制度、七大抓手”作用,旨在建设整洁干净的宜居县城,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人性化、精细化、法治化。

“五大制度”包括:制定并实施了《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实施方案》《城乡治乱治脏工作实施方案》《联动执法行动方案》《县城施工工地扬尘供地扬尘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综合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和管理城市运行系统,保证县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城市提质扩容成果显著。

“七大抓手”包括: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抓手,打造干净的城市环境,提高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成效;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打造宜居生态县城,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空间,释放县城发展活力;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抓手,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推动和谐社会形成;以创建省级先进平安县为抓手,打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以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抓手,落实健康促进与综合防控措施,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干预,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以创建无传销城市为抓手,遏制传销活动,确保社会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权益;以创建全国氧吧县城为抓手,推动生态建设,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镇沅县城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下,建设成果喜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美丽县城”建设的推动下,镇沅县城将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补齐城市短板,建成集康体养生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县城。

镇沅县城景色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

 

“美丽乡村”舒画卷觅乡愁

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国营)曾经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跨越曼干田大桥的一刹那间,心怦怦怦地急速跳到了嗓门——山村变化真是天翻地覆。曼干田曾经的大草桥、瓦桥转眼间已经变为坚固的平板桥……通过它,恰如一道美丽的彩虹,熠熠生辉,不舍昼夜,传唱着幸福生活的旋律和韵味。”这里描绘的是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振太镇塘坊村的美丽画卷,尤其是曼干田村民小组更是美不胜收,让人心醉。

“和谐生态门对青山绿水,幸福人家时闻笑语欢声”,在曼干田村民小组看到这样的对联,生动而准确地描述出了村寨的美丽。置身其中,能看到各种色彩的叠加,包括房屋的原生态颜色、桑叶的翠绿色、花朵的姹紫嫣红色,还有栈道、农家乐,确实是一个寻觅乡愁的最佳选择。

这个美丽乡村的形成,有独特的地理位置、禀赋的资源优势,在被列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集中建设点后,经过全面改造提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村党总支书记李加顺介绍,村中曼干田片区已整合项目6个,分别为:地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项目、村组道路硬化建设项目、“一事一议”项目、旅游公厕建设项目、旅游光景台建设项目、灾后恢复重建调整100.5万资金项目,累计投入资金809.26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494.0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315.21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曼干田片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立足地理、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带动农户增收,打造为集产业、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旅生态休闲区,展现了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美景,在全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在陈家坟组区,通过“一会三卡”(一会:即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评审工作委员会;三卡:干部入户卡、村民积分卡、村民学习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流动小红旗、星级卫生示范户等举措,强化村民自治管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近年来,曼干田党支部在振太镇党委和塘坊村党总支的带动引领下,逐步探索建立了“一部四会”的党建工作模式,即以加强党建补脱贫,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结合本村实际,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起了“一个党支部,组织学习委员会、思想文化宣传委员会、产业发展委员会、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委员会”的一部四会工作机制,全面提质基层党建工作,在助推产业发展的同时,有力促进了曼干田美丽乡村建设。

在实际举措上,村党支部首先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支部党员人人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传播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引导村民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团结一心建设美好家园。同时,将综合素质好的党员选配为小组干部,增强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强党组织阵地。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特色活动场所218平方米、特色活动小广场400平方米,利用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娱乐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政策,采取党组织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的方式,围绕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环境整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清理组内主干道、串户路、广场等公共区域的生活垃圾,形成了党支部强力牵头、党员个体带动、群众积极响应的良好局面,增强了曼干田组人居环境提升的合力。

发展产业促脱贫。曼干田切实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按照“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冬农蔬菜产业。另外,引导有条件的党员率先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建设特色农家乐等旅游接待设施,切实发挥党员在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带头作用,带动曼干田的群众发家致富。2018年全组经济总收入57.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000余元。

李加顺说,现在大家不光过上了好日子,生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很多人都说这里生态淳朴、清洁美丽,是个想一来再来的好地方。随着人流量的增加,产业会更加兴旺,塘坊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振太镇难搭桥

勐大镇勐统村大仓美丽乡村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奋勇争先人人创佳绩 下一篇:加强舆论宣传切实凝心聚力——优化营商环境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