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梁荔 刘绍容 王承吉 吕禾)有“绿海明珠”美誉的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是普洱市绿色产业大县,产业的强势支撑是该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顺利摘除“深度贫困”帽子的关键。如今,景谷县委、县政府谋产业篇,布升级局,通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初深加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三个“实招”,以实现“产业基地规模化,产品加工精细化,产业商品化”的目标,打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产业常青藤”。 [产业基地规模化]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景谷县首先在推进产业基地规模化上下功夫,立足于当地资源实际和产业发展条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政府搭台、企业牵头、合作社主办、农户主体”的链接模式,着力打造规模化产业基地,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特制定出台了2019年西番莲、芒果、柠檬、坚果、花椒、魔芋、桑椹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据了解,该县2019年此项投资预算将达13053.5万元,用于发展农业基地6.1万亩,其中:西番莲种植1.8万亩,品种为黄皮品种;芒果种植1.2万亩,品种为三年芒果;柠檬种植0.6万亩,品种为尤力克品种;坚果种植0.4万亩,品种以澳洲坚果OC、344、788为主;花椒种植1万亩,品种为青花椒;魔芋种植0.6万亩,品种为弥勒魔芋、金魔芋和黄魔芋;桑椹种植0.5万亩。 [产品加工精细化] 建设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基地是基础,如何推进农产品初深加工是关键。为此,景谷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加大对县域企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与铭城集团、中奥农科等大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产业深加工提供保障的同时,为产业注入了科技生产力。 同时,作为普洱市推进绿色工业发展的“主力军”,景谷县跨出了从单纯的发展工业到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工业发展的关键一步,各产业主动融入绿色发展中,打出了一套调结构、增效益的“组合拳”,具有景谷特色的“产业长青藤”正在壮大延伸。 [产业商品化] 近年来,景谷县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工业强县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措施,围绕“浆变纸”战略和延伸林业产业链,加快推动以绿色载能、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为重点的绿色工业发展,重点打造一批以云景林纸“思景”“若雅”生活用纸系列、多上果汁系列等为主的品牌产品。 景谷县是国内一类林区县,是普洱市的林业产业大县,也是全省40个工业强县之一。该县有林地面积57.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总量5802万立方米,占普洱市的1/4,森林覆盖率达78.3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真正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持之以恒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才能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共赢。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生产设施最为先进的纸浆生产龙头企业,云景林纸每年可生产纸浆27万吨、生活用纸3万吨、板材5万方、生物质颗粒3万吨,产值达13亿元以上,利润和上缴税费分别超过了1亿元。截至2018年底,累计生产纸浆247.3万吨、生活用纸8.66万吨,实现产值126亿元,上缴税费9.62亿元,对地方经济贡献近110亿元。近年营业收入约14亿元,占景谷县GDP的13%。 多年来,景谷县坚持走以“林浆纸为龙头,林板、林化为两翼,林下资源开发为补充”的林产特色工业发展道路,依托县内的云景林纸、景谷林业等重点企业,将拓展延伸产业链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为贫困群众早日实现增收致富寻求出路。下一步,景谷县将立足林业资源优势和林产工业基础,重点推进景谷“双百”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实现“景谷产业园区纸浆及纸制品产能达到100万吨、年产值突破100亿元”的绿色工业发展目标。 今年3月31日,铭成集团普洱景谷多上果汁饮品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的新工厂投产,这是全县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延伸发展的新突破,也是全县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作为一家集热带水果饮料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专业化企业,目前仍在不断扩建生产线。据了解,景谷县在发展壮大原有工业企业的基础上,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资源,积极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在2015年7月建成投产的多上果汁,就是其中的后起之秀。据介绍,多上果汁新工厂的总体规划是接近14亿的产能,建成投产后会带动当地农户种植水果增加收入,同时也会创造接近1.4亿的利税,增加近50个就业岗位。 接下来,景谷县将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百亿级林浆纸产业集群、高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矿电一体化产业集群、智能产业集群等。同时,聚焦林产工业、绿色食品加工等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或大集团;继续加大投入,加大招商力度和服务水平,全力助推绿色产业发展。 除了依托大企业发展产业这种“借大船出海”的方式外,景谷县还通过各种渠道为产品商品化做努力。如:通过滇沪合作把产业带进上海,通过电商平台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等等,以产品的商品倒逼产业链从“长青”和“常青”。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