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徐瑞 文/图)“我家有1亩田地,之前种烤烟和玉米收入都不高。今年初以每年1000元的租金租给翔龙公司养青蛙,我还到青蛙基地打工,每月有2400元的收入,脱贫更有信心了。”说这话的李华忠是景东彝族自治县太忠镇嘎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立秋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太忠镇嘎仰村的翔龙养殖有限公司青蛙养殖示范基地,只见李华忠正忙着给青蛙喂食。 近年来,嘎仰村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企业帮扶这条路子,形成“党总支+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提振群众致富信心。翔龙养殖有限公司就是通过太忠镇党委政府招商引资进驻到嘎仰村的一家农业养殖企业。 “人工饲养青蛙,既可满足消费者需求,也可抑制对野生蛙的滥捕,前景很好。2018年9月,公司到嘎仰村发展青蛙养殖,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农户将荒地和轮歇地流转给公司养青蛙,自己则到养殖基地边打工边学技术。此举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也让公司的养殖规模扩大到了100亩,预计最终建成后能实现年产青蛙800吨,产值达1000万元。”翔龙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永富向记者介绍说。 目前,通过土地流转、长期务工等方式,翔龙养殖有限公司已带动嘎仰村周边64户农户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为确保带动的农户利益不受损失,翔龙养殖有限公司还率先进行示范养殖,养殖成功及市场成熟后,再由公司无偿提供技术培训,低价为农户提供青蛙苗及饲料,扩大养殖覆盖面,大力推广“农户自养+企业回收包销”的发展模式,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村民正给青蛙投食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