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梁荔 刘绍容 王承吉 吕禾 文/图) 一幢幢小楼房被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串联在一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道路两旁花团锦簇,蔬菜瓜果满园飘香,一些人家的院内凉亭下,男女老少围坐,充满欢声笑语。这是8月7日下午,记者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公榔村麻栗树集中安置点见到的景象。 记者走进拉祜族村民叶保成家,看到屋内设施配置跟城里人家几乎没有区别,用主人的话说就是“该有的都有了”。叶保成向记者介绍,搬进新家刚好一年零一个月,厨卫入户很方便,厨房灶具实现无烟无火电气化,非常清洁环保卫生。“刚搬进家的头一个月,我和家人都充满担忧,从‘山里人’变为‘城里人’,不知道今后如何发展生产。但进城一年多以来,生活越来越好,当时的担忧是多余的。“ 叶保成告诉记者,搬迁之前,威远镇公榔村麻粟树村民小组是直过民族(拉祜族)寨子,全组19户49人住在深山里,交通不便,连手机信号都时断时续,而且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在脱贫攻坚战中,麻粟树村民小组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安置点距离景谷县城只有4公里。 据了解,麻栗树集中安置点共安置公榔村麻栗树和井水河两个村民小组的34户103人。为了让麻栗树集中安置点的村民尽快适应新生活、过上好日子,景谷坚持“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劳动技能等方面培训,提升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真正实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采访中,记者还看到,在麻栗树集中安置点,当地政府还专门规划建起了养殖区,目前已建设完工,正准备分到各家各户。 叶保成对记者说,搬入麻栗树集中安置点后,通过政府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自己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建筑技能,如果接到活计,干一天就有100多元的收入。家里还种有桉树30余亩、坚果5亩,一年的收入有2万多元。目前,建房费用已全部还清,还略有结余。 △麻栗树集中安置点全貌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