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罗成建/文 王承吉/图)在普洱中心城区,有一条河穿城而过,是思茅城区唯一的一条贯穿南北、连接“五湖九河”的排水通道,也是城市防洪的主要承泄河道。对思茅人而言,思茅河是我们心中的“母亲河”,承载了思茅人浓浓的乡愁。 然而,这条“母亲河”曾经却因水体黑臭让人望而却步。 改变,从一项惠民工程开始——为恢复思茅河河道功能,改善沿河两岸生态环境,提高河道抗灾减灾能力,提升“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形象,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中心城区河道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2014年11月26日,普洱市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工了,项目由思茅河主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及思茅河八条支流综合整治工程组成,涉及整治面积256公顷,总投资13.9亿元,被列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备选规划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项目。 思茅河全长59公里,起点于南屏镇曼连社区,流经思茅镇平原社区、北郊社区、三家村和莲花村,终点在云仙乡大箐村。城区主要支流有曼连河、农场河、梅子河、老杨箐河、洗马河、石龙河、石屏河、机场左河等八条,汇集后经石龙河峡口流出思茅坝子,在云仙乡大箐村汇入普洱大河。 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思茅区委、区政府,以及市、区各相关部门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思茅河主河及8条支流进行实地调研,对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等形式,专题研究河道整治工作,将中心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列为每月专题研究的重点工作;积极实施生态基流保障措施,扎实做好城区截污管网建设、河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企业点源污染整治工作,促进河道水质全面改善。 与此同时,我市狠抓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切实解决思茅河瓶颈难点和共性问题;加强思茅河及8条支流执法监管工作,依法查处流域内涉水企业、部分老旧小区生活污水和散养畜禽污水排放行为,持续做好河岸环境治理,扎实抓好河道治理“责任田”;通过开展“保护母亲河”主题活动,对思茅河及8条支流进行清理整治,坚持开门治水,让“民间河长”、志愿者更好地发挥生力军作用,使中心城区河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重拳治理,换回清清河水;细处着力,绣出洁美河岸。每天傍晚,行走在思茅河边,人们发现这里的河水变清了,河岸两旁鲜花盛开,市民悠闲自在地在河边散步。“这几年思茅河的变化很大,没有想到往日避之不及的思茅河,如今打造得像公园一样漂亮,思茅人又多了一处休闲游玩的好地方。”正在思茅河边散步的市民何存仙这样说,思茅河治理工程让广大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的思茅河水清岸绿景美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