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普洱:节庆文化浇艳民族团结花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19/10/12/ 09:50 点击:

 

本期视点:节庆文化

普洱日报讯(记者 梁荔)在普洱大地上,生活着26个民族,在深远宏阔的文化历史中,各民族展演着风情万种的节日节庆活动,这些活动已成为展示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发展特色经济、促进旅游发展、加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

踏着新时代的足音,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部分节庆活动已成为各族群众认识度高、参与面广、幸福感强的公共文化项目,成为了新兴产业,以及打造城市靓丽文化名片的重要支撑,真正起到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普洱:节庆文化浇艳民族团结花

普洱市民族多样,文化多彩,是“七彩云南”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缩影。在普洱大地上,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有彝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5个主体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1%。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群众结下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兄弟情谊。这里有底蕴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边地文化,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各类节庆活动成为促进各族干部群众手挽手、心连心、求发展、谋福祉的情感桥梁和纽带。

每年大年初三,在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各族群众大拜年联欢活动总是能以其宏大的场面和独具民族风情的年俗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参与其中,成了澜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文化名片。来自全县各乡镇各族干部群众带着年礼一路载歌载舞来到位于县城中央的拉祜广场参加春节拜年联欢活动,用少数民族特有的歌舞和风俗为新的一年祈福。各族群众手牵手,在葫芦广场上围成一个又一个同心圆,和着芦笙、唢呐、象脚鼓和三弦等器乐载歌载舞。彼此祝福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家和事兴。

作为澜沧各族群众重要的节日活动,“拜年”成了民族团结、感党恩颂党情、国家认同的现实表达,在这样和谐欢乐的氛围和特定开放的文化空间里,既体现了多民族的团结,又展现了多民族的风采,正逐渐成为澜沧重要的别具民族特色的一项盛事。

澜沧县大拜年活动是普洱市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普洱市在“文化普洱”建设中,积极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社会氛围,以文化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效显著,展现出一幅蒸蒸日上的美好图景。在普洱,团结进步的文化节庆活动在全市各县(区)、各乡(镇)都有各具特色的实践。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利用“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的举办,不但促进了国际友谊,而且团结全县各族群众,增强了国家认同,同时还促进了基层文化建设。该县整董镇近年来先后争取省、市、县有关资金600余万元,在倾力打造民族文化传习所、勐桑洛广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设施的同时,大力扶持民族文学艺术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积极开展民族风情浓郁的节庆活动。这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已经融入全镇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文化上包容共荣,共同分享。

近年来,普洱市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探索实践助推和借力民族间“宾弄赛嗨”传统和谐互助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和扩展“宾弄赛嗨”团结互助机制,把推行“宾弄赛嗨”团结互助机制作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和成果,从而创新实践了民族工作的“普洱样板”。

“宾弄赛嗨”系傣语,“宾弄”意为亲戚,“赛嗨”意为朋友,特指长期以来孟连县的傣族与周边其他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交的“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关系,是孟连各族群众团结互助的典范。普洱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打出“文化互融一家亲”的文化牌,聚力抓好民族语言互通、结对“宾弄赛嗨”交流、民族节日活动联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尊重和包容。推行“党组织+民族文化”模式,建立党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示范、村组文艺队主力、群众主体的文化互融机制。如今,丰富的民族节庆活动成为拉近各族干部群众距离,密切“宾弄赛嗨”关系的纽带和“催化济”。

伴随着锐意前行的脚步,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强劲东风吹遍大地,人们惊奇地发现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给这个多民族边疆地区带来了由内而外的巨变,“宾弄赛嗨”这一模式也形成了富有普洱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伴着普洱发展的铿锵节律,吐露出一派芬芳。

普洱市以文化建设铸就民族团结精神高地,通过节庆活动展示普洱各民族深邃、悠久的文化艺术,展现和促进全市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凝心聚力激发了活力,注入了不竭资源。(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子涵摄)

 

 

——新闻延伸——

景谷:全域旅游开启“乡村”时代

普洱日报讯(记者 梁荔)年初以来,翻开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旅游地图,一个个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尽显“热”度——

农历二月十五,在勐乃河畔,正兴赕佛朝仙节游客云集;

傣历年期间,采花泼水节活动从县到乡(镇)都有活动丰富多彩;

泼水节之后,随着傣家人为时两个月的佛迹朝拜活动,佛迹旅游吸引了众多旅客包括东南亚信众参与其中;

农历二月初八,威远江畔益智山水小镇陀螺文化节如火如荼,“过年过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发”,打陀螺活动深入田间地头;

到了农历六月二十四,景谷彝族群众又掀起了火把节体验旅游的高潮,在县城举行大型撒火把仪式;

丰收节之季,勐班首届稻作文化节再次点燃景谷乡村旅游的热度,人们在悠悠田园牧歌中慰藉乡愁……

数据更具说服力。截至8月,景谷县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据了解,赕佛朝仙节活动期间,正兴镇共引进商家350户,游客达2.2万人,各类商品交易额达70万元,而勐班稻作文化节仅在开幕当天,就吸引游客上万人,特色美食展销区收益超过10万元,写下景谷全域旅游发展的精彩一笔。

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曾经景谷“旅长游短”、季节性旅游的困局,正在“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的总体思路下,一步步破解。

景谷是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一个独特的南传佛教朝拜圣地,景谷的佛迹之多,堪称世界之最,据傣族经书里记载有26处。每年的采花泼水节前后,景谷傣族群众就拉开了一场神圣又快乐的朝拜佛迹、赏春、郊游、远足、交友的大戏。这就是人们俗称 “朝仙”的佛迹朝拜。从最早的农历二月月圆之日朝拜正兴勐乃仙人洞,到最迟的农历四月月圆之日朝拜民乐佛迹,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这里的傣族群众自古对每一处佛迹都有一个固定的朝拜时间表。除了本县及周边地州的傣族群众外,更有来自东南亚佛教国家的僧人、信众慕名而来。在朝拜佛迹期间,佛迹所在村寨都会在所经之路上、寺院周围、佛迹附近赕饮食,即给前来朝拜佛迹的人们布施糯米饭、凉粉、米线、粑粑等傣家美食。独特的人文风情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加入佛迹之旅,每年一处佛迹朝拜的人成千上万,浩浩荡荡。人们朝拜佛迹的时候,自古也是商贸场合,周边各族群众都会聚集成临时集市,各类土产美食应有尽有,现代商品也琳琅满目。

一直致力于研究景谷区域文化的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刘军在接受采访时说:“佛迹旅游有根植于民间的文化基础,赋予景谷乡村旅游以‘魂’的支撑,必然会枝繁叶茂。”

风情独特,盛装迎客。正是如此,一幅围绕全域旅游的壮丽画卷,在景谷大地铺展开来,风帆正劲。

勐班首届稻作文化节现场,用稻草、谷穗、玉米、辣椒、瓜果蔬菜和各种特色农产品“装扮”的“稻香田园农家丰收小院”,乡村大舞台上新时代农民群众的风采, 白象、孔雀、马鹿舞和象脚鼓舞呈现出傣乡的风情,丰收田野上的“田园牧歌”本色表演,南传上座部佛教“赕豪仑洼”(赕丰收)仪式演示,传统“发头秧”仪式演示以及插秧能手比赛等,游客大饱眼福的同时,还参加体验手工插秧、稻田捉泥鳅和黄鳝比赛,玩得酣畅淋漓、不亦乐乎,更有特色鲜明的地方美食一条街、风味独特的百家宴席,也让游客大饱口福,大家不停地拿出手机“拍拍拍”“发发发”,有的游客直呼“明年还要来”而且“还约更多朋友来”。

来自云南民族大学的李勤教授告诉记者,他们此次由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社科院5名专家学者组成勐班稻作文化考察组前来考察。她说:“傣族的稻作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洗礼,傣族水稻的发展成为有种植技术、经验、知识、风俗、仪式、节庆活动等一套傣族特有的文化系统。勐班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进入新时代,勐班的香米从生计转变为商品,稻作文化也开始走向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勐班稻作文化节,为我们的香米,为我们的稻作文化走向市场搭建了一座金色的桥梁。”

近年来,景谷县立足生态优势,做足人文田园文章,以“旅游+”为抓手,以全域旅游为主线,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在全县构建起了以佛迹旅游为重点,乡村旅游风情线为主轴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景谷傣族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丰富多样,既是文化旅游节庆等的重要资源,也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景谷县勐班乡这场别开生面的田园盛宴是景谷县推动农旅文深度融合,打造有产业、有情怀、有颜值的“稻香文旅小镇”的突破口,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的一个例子。

“叠加式的旅游融合开发是旅游业发现的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所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好途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景谷佛迹文化景区和东南亚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求,精准发力,加大投入,抓好招商引资,切实发展全域旅游。”景谷县委书记罗景华说。

景谷县通过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以乡村游为抓手,每年增加了时尚的极限运动元素“翼装飞行世界杯挑战赛”等新兴的业态,促进了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乃至乡村振兴。

从“佛迹仙踪”的景观游到“佛迹之旅”的人文游,从“谷纳千景”的资源禀赋到县有主流、乡(镇)有品牌、村寨有特色的全域旅游开发,景谷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一个交通相对闭塞的不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富县、生态文化富民、文化旅游兴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孟连:特色乡村游受追捧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姚翔航 彭聪 文/图) 国庆期间,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旅游活动,吸引了广大游客到孟连的美丽乡村感受纯朴边地民族风情,享受自然与回归。

上允角村民哎喃共家经营着一家农家乐。走进傣韵餐厅,一幢具有鲜明傣族特色的民房映入眼帘。哎喃共告诉笔者,今年国庆节来游玩的游客很多,打电话来订餐的客人也比较多,每天都有10余桌客人来吃饭。

芒信镇永前老寨是孟连有名的哈尼特色村寨,国庆期间不间断开展民族歌舞表演,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

“来到这里感觉当地人比较好客,民族风情比较浓厚。穿戴方面就比较好看,比较有民族特色,以后有机会还会带着家人和朋友一起过来玩。”四川游客范女士说。

除了外地游客,本地游客也不少。普洱游客刀女士说:“这次同学聚会,听说永前这边哈尼族寨很有特色,所以我们同学聚会选择在这里。结果发现,吃的、歌舞各方面都比较有特色。”

据悉,近年来,孟连县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各乡(镇)、村组优势亮点,积极打造傣、拉、佤、哈尼等特色村寨,促进乡村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正兴镇:“三板斧”确保脱贫攻坚不退潮 下一篇: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技能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