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青瓦白墙蓝腰带一城山水一城美——镇沅扎实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工作纪实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19/10/31/ 09:35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珂嘉)“青瓦白墙蓝腰带,斜厦花窗马头墙”。一条清澈的小河,从城市当中穿流而过,河边被古香古色的长廊修饰,青瓦白墙的特色建筑把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县城点缀得别具风格。

今年以来,镇沅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细化研究“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全面吹响了“美丽县城”建设的冲锋号。全县上下从普通市民到党员领导干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城市基础设施修缮做起,举全县之力积极推进“美丽县城”建设。

“六抓六促” 措施与落实“双管齐下”

“几年前的镇沅并没有现在这么美丽干净清爽。”市民刘舒雅说,“现在,已投用的绿道和文化长廊将整个绿化景观串联起来,县城魅力指数直线飙升。”很多市民知道,这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美丽县城献礼”。

“镇沅全面提高绿地建设标准,创新实施城管联动执法,重拳整治乱停、乱放、乱摆、乱堆、乱贴、乱画、乱搭、乱拉等私搭乱建“城市病”,打造畅通有序的城区交通,协同推进美丽共创与平安共建。”市政府副市长、镇沅县委书记白兆林介绍。在“美丽县城”建设工作中,镇沅秉承“为民建设是硬道理,建设成功是硬任务”的工作理念,树立“首站即决战”的决心,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身于“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做到“六抓六促”,即:坚持抓机制健全,促进“美丽县城”建设有抓手;坚持抓规划编制,促进“美丽县城”建设有引领;坚持抓项目建设,促进“美丽县城”建设有产品;坚持抓品牌打造,促进“美丽县城”建设有示范;坚持抓融合共生,促进“美丽县城”建设有文化;坚持抓精细管理,促进“美丽县城”建设有姿容。

“目前,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相关处级领导为副组长的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相关责任部门每周至少召开一次“碰头会”,联动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工作。”镇沅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勇告诉记者。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美丽县城”建设的推进工作,并梳理出重点项目的多项问题,整改与落实“齐头并进“,下发建设任务清单7期,确保每一项建设任务有一名处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科级领导负责。在落实的同时如何形成有效和长效的运行机制?为此,镇沅县委、县政府制定巩固国家卫生县城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美丽县城”“路段包干”方案,明确片长、区长、街长,做到一个小区、一条街、一个方案、一个负责人,实现城区单位有责任区、商户门前有“五包”,每周五下午为集中环境清扫日,形成了全县干部职工及中小学生定期开展集中整治义务劳动的行动自觉。

建设过程中,城镇化与城市基层党建如何同步谋划推进?记者从镇沅发展和改革局了解到,镇沅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发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聚合作用,按照“干净、宜居、特色”目标要求,把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融入“美丽县城”建设内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等工作,实行城区12小时保洁制,垃圾日产日清,让街道清洁由“扫”变为“洗”。同时,开展县城“美丽单位街区家居庭院”“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发挥工青妇和统战等部门优势,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美丽县城”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建设氛围日益浓厚。

据悉,在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测评中,镇沅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结果连续8年平稳上升。

凸显风格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不挖山只进箐,少动山少动水,不求大只求精,不求多只求美,不求全只求特。”这是镇沅“美丽县城”建设区域规划的理念。近年来,镇沅聚焦城区建设重点,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以城区补短板的方式,着力打造“美丽县城”品牌,加快在城市“硬件”和“软件”建设上狠下功夫,城市面貌、人居环境和文化品质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镇沅按照规划区24平方公里,控制区12平方公里,核心区6平方公里规划布局,以“北托、南建、东引、西疏、中优”抓整体发展方向,以“绿色、山色、特色”抓总体规划建设,以“青瓦白墙蓝腰带,斜厦花窗马头墙”抓建筑特色风貌,把文化建筑风格和哀牢小镇“庭院、叠落、三丘田”建筑形式融入到“美丽县城”建设上,补麻河两岸文化长廊、旋转水车、芬芳鲜花、茂密丛林和两岸渐次相望的以唐阁、宋阁、元阁、明阁、清阁为建筑特点的亭台楼榭,连廊、斗拱、翘脊、壁画将现代化与特色化巧妙地融会贯通,形成了以彝族风格为主,融合哈尼族、拉祜族民居特点,彝族火、哈尼族白鹇、拉祜族葫芦等图案使得整个县城别具一番风骨,凸显出镇沅历史文化韵味。

着力打造精品古镇,充分展现民族风情特色是镇沅县城建设的初衷和根本。“目前县城已先后建成了民族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补麻河带状公园、湿地公园、李仙江河堤康体步道等生态公园和绿地,有公共避难场所若干处,完备的城市功能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全方位的服务。”何勇说。一座城市要体现出真正的“美丽”,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抓紧抓实历史文化设施的保护,为此,镇沅编制《镇沅县城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及保护暂行办法》,对金山路、绿海路沿街65家单位(个人)实施风貌改造,建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镇沅博物馆及拉祜族(苦聪人)历史文化博物馆,让镇沅城市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得到全面同步提升。

据了解,镇沅现已规划出“美丽县城”建设项目58项,计划总投资7.9亿元。在共建干净家园上抓实7项重点项目建设,在营造宜居环境上抓实10项重点项目建设,在打造特色风貌上抓实3项重点项目建设,各类“美丽县城”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提升改造等19个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均已编制完成。

向美而生 创建“美丽县城”新格局

“现在的镇沅让我们的幸福指数倍增,城市越来越美,越来越干净,有这样的好环境,我更要保重身体,因为生活太美好了。”市民李闵德坦言。建设“美丽县城”,打造绿水青山大花园,应和了镇沅广大群众的宜居之梦。

公园的河面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银闪闪的波光,欢快的鸟儿在城市里飞来飞去,很多市民走在文化长廊上、湿地公园边,或散步或谈笑风生,美丽的城市街景如同仙境一般……镇沅努力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到建设“美丽县城”的各个领域,切实保卫城市最美底色。

镇沅不断拓展和提升建设内容和品质,推动美丽建设由城市向农村、城镇延伸,走出了一条立足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共创美好生活的道路。全县上下的建设“热度”空前高涨,“作为城市一员,我们在享受建设成果的同时,也该为自己的家园出一份力,从小事做起。”市民姚桂芬说。

截至目前,对照“美丽县城”建设指标体系的59项细化指标,镇沅已达到指标要求51项,达标率为86%。镇沅始终着眼于从实际出发,突出以无量湿地公园、民族文化广场、千家寨主题街区等项目定义“美丽县城”新地标,不断完善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的各项机制,把规划贯穿到“美丽县城”建设的全过程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以“点上”焕颜带动“面上”换装,着力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突出做好影响城市环境面貌的重点环节,同时统筹协调好城市的各项建设。坚持“物的美丽”与“人的美丽”并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凝聚强大的建设力量,机关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服务时长达3000余个小时。强调树立经营城市、美县富民的理念,把“美丽县城”建设与城市新型业态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广大人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门路,促进美丽县城的可持续发展。

“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人民群众接受度的关系,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更多地注重城市的特色与个性,因势利导,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何勇告诉记者。下一步,镇沅将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以业为基,以“决战决胜行动”为主抓手,加强统筹管理、压实责任、广泛动员、对标对表,全力补齐“美丽县城”建设各项工作短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美丽县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俯瞰镇沅县城 (记者 吕禾 摄)

(记者 张珂嘉 摄)

(记者 张珂嘉 摄)

(镇沅县提供)

(记者 张珂嘉 摄)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不忘初心担使命为民服务解难题——镇沅县开 ... 下一篇:缤纷活动庆国庆载歌载舞送祝福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