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多措并举助整治 持续发力促长效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郎中标 田芹)近期以来,景东彝族自治县多措并举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使该项工作形成长效、常态机制。 提高认识、再次部署。在不断巩固“小手拉大手”“巾帼带动”等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召开人居环境工作推进视频会,要求全县上下进一步提高对提升人居环境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全面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由“脏乱差”向“洁净美”转变,群众生活习惯养成由偶发性向常态化转变。 全面宣传、积极动员。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网格化管理员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鼓励群众从“洗头洗澡洗衣服,洗碗洗筷洗床单,洁身净院养习惯”做起,做到垃圾不乱扔、畜禽不乱放,不断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良好意识。 整合力量、集中发力。整合全员力量,清理河道垃圾、整治集镇街道卫生、打扫村庄公共卫生,做到不留死角、地毯式的清理。 建立长效、形成常态。组织全县各级共青团、妇联组织、中小学师生和学生家长参与,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覆盖整个社会”为目的,每周开展一次“小手拉大手 提升人居环境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实现了“一生带一户,一校带千家”的目标。 打扫村庄公共卫生 碧连村大寨村民小组:“五互”联动促发展 山村旧貌换新颜 普洱日报讯(联珠镇)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碧连村大寨村民小组按十户为一个单元进行分组,采取互帮、互带、互担、互督、互评的方式,在民房建设、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民风整治方面下大力气整顿,让大寨由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村逐步变成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基础设施互帮,改善人居环境。在民房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每一个单元的十户农户开展互帮互助,每间民房都在施工班组的指导下由十户农户投工投劳共同完成,每一项公共基础设施都由十户农户共同出力建设。 产业发展互带,共谋致富门路。每一个单元的十户农户中,均推举出在种植业或养殖业比较突出的先进户作为产业领头人,指导和帮助其他农户发展畜禽养殖、蔬菜种植、茶园管护等,确保每一个单元的农户都有优势产业。 困难问题互担,齐心协力发展。在需要贷款时,十户农户互相担保贷款;需要协调相关问题时,十户农户一起上;遇到发展难题时,十户农户互相分享生产发展经验做法。 短板缺项互督,逐项销号问题。每一个单元的农户开启互相监督整改模式,谁家家居环境差、鸡鸭乱跑、污水乱排,就立即督促进行整改;谁家住房基本功能不齐、饮水电力不保障,就马上动手帮助整改。 幸福生活互评,激发内生动力。结合“家庭卫生评比”活动,十户农户每月开展一次综合评比,重点对生产发展好、人居环境好、行为素质好的家庭进行评先评优,并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此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芒竜村芒腰村民小组:夯实发展基础 争创“最美村寨” 普洱日报讯(记者 刘绍容)走进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凤山镇芒竜村芒腰村民小组,就能看到参天的古树高耸入云,河流环绕村庄,村组道路宽敞干净整洁,房屋、寨门、凉亭等建筑物独具傣族特色,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田园里蔬菜瓜果飘香,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芒腰村民小组长吕仕祥自豪地说,芒腰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村民的辛勤努力。目前,大家正齐心协力,努力把芒腰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傣族寨子。 吕仕祥介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2016年,芒腰村民小组投资68.9万元,实施人畜分离项目建设,在离住宅区200米远的地方建设猪舍,村民人居环境切实得到改善。2018年,在推进脱贫攻坚示范创建工作中,芒腰村民小组被列为全镇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示范点,共投入资金195.6万元,新建凉亭1座、入组大门1座、532米长的栈道1条,完成村民小组民房户外墙提升及美化工程,同时实施入组道路补修及扩宽共计375米,全组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另外,芒腰村民小组还通过发挥村规民约作用,进一步规范村民的行为,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营造出清新整洁、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环境,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吕仕祥表示,芒腰村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全镇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继续巩固以芒果、烤烟、蔬菜为主导的经济产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巩固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山水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芒腰村民小组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山水旅游业的条件已成熟,交通便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吕仕祥满怀激情地说,芒腰村民小组以“领导班子建设、村容村貌、个人精神状态、产业发展、民主管理”五项指标为标准,全力争创全县“最美村寨”、修复水磨、恢复碾米房原貌等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傣族寨子将会早日呈现给游客。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