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拥军 陈泰华 李庆梅 李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抓手,迅速行动,扎实安排,根本性革除“学归学、说归说、做归做”问题,以实打实的举措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优化“四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一是领导带头领着学。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传达全会精神,研究贯彻意见,动员部署全县上下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二是组织专题集中学。组织县委常委班子主题教育第二次集中学习,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准确理解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部署。三是建立专栏全民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电视、网站等平台,开辟专栏,营造浓厚氛围,促进全民时时学、处处学。四是结合工作深入学。将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穿主题教育“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全过程,督促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边学习、边反思、边整改、边促进。 出台“一意见五办法”展开做。一是出台“三防两提升一促进”实施意见,做好“四不摘”。压实领导干部工作责任,防止思想松懈;健全完善预警监测、动态管理等机制,防止返贫漏评;强化责任追究,防止工作不实。深入实施八大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脱贫成果和群众满意度;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二是出台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办法,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完善和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孤残儿童保障制度等9项制度;综合解决特殊群体“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三是制定出台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实施办法,让脱贫致富有稳定支撑。对带动农户不低于200户的企业和40户的合作社,由县财政或农业产业扶持资金补贴80%的利息;对带动5户以上建档立卡户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每带动1户给予2万元贴息贷款,最高贴息贷款额度不超过20万元。四是出台脱贫攻坚项目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不让一项扶贫资产损毁流失。按照“属地管理、有偿使用、持续发展”原则,落实管护主体,明晰产权归属和县、乡、村、组及各相关单位部门的管理职责。五是出台建设“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施办法,不让乡村振兴成为一句空话。通过思想引导、技能培训、东西部劳务协作等途径,把救急解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农民群众多渠道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六是出台脱贫攻坚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质量的实施办法,不让一名干部忘记初心和使命。县级领导每月到所挂钩乡(镇)、村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2次;挂联单位主要领导每月到挂钩村驻村不少于1天,其他班子成员不少于2天,“挂包帮”人员到挂钩户走访不少于2次。各单位选派1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巩固“一会三卡”展开管。一是成立评审工作委员会,细化管理助脱贫。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评审工作委员会,负责本村民小组公共事务的管理服务,每周组织群众召开1次脱贫攻坚会、1次组内环境卫生、学习评比等工作会。二是创造“学习卡”,干群一起相互学。推行全民学习行动,一方面记录干部学习历程,督促干部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另一方面记录农户培训需求,党支部收集汇总后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进而开展“定单式”培训。三是创造“入户卡”,干群关系浓于水。鼓励所有挂联干部深入农户交心谈心,同坐一条凳、同饮一瓢水、同吃一顿饭;入户卡一般每15天由驻村工作队员提交驻村工作队长,驻村工作队长与村“两委”一起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四是创造“积分卡”,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立“爱心公益超市”,重点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自助式帮扶做法,用“积分制”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清洁等活动,并用积分在“爱心公益超市”中兑换商品。 紧盯“五项民生实事”展开抓。一是针对部分村组硬化路未完全通畅,有的管护不到位问题,出台《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方案》,采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以工代赈”(政府每公里补助30万元)方式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工程。二是针对党员带群众、大户带小户发展产业不足的实际问题,出台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方案,抱团发展产业经济。三是针对村小改革撤并后,孩子读书离家更远,增加家庭接送孩子成本、减弱父母对孩子的监护和管教等问题,试推行“一村一幼”示范工程。四是针对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培训对象面窄的实际,将培训对象范围扩大到所有贫困户。五是针对县职业中学建设滞后、引导就业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的典型作用,着力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院”和“哀牢山、无量山农民技术培训学校”。 成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展开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镇沅一手抓脱贫成果的巩固,一手抓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提升。一是在县城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院(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着力打造农民素质培训的标杆。整合县职业中学的师资力量,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安排1000万元在县城高标准建设占地10余亩、可容纳200名学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院,推动农民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以及本科以上教育层次的有机衔接,全面提升农民的学历层次和职业能力。二是在乡(镇)建设哀牢山、无量山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着力打造农民素质培训的乡村课堂。结合镇沅县东边3个乡(镇)产业发展的特点,建成哀牢山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结合西边6个乡(镇)的产业发展特点和农民素质现状,将在勐大镇成立无量山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三是在村组建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着力打造随时随地想学就学的培训平台。依托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活动场所,以村级党组织管理为主,着力建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随时随地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技术、讲发展、讲乡村振兴;着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推进镇沅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