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刀琼芬 文/图) 11月19日,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再次来到了帮扶多年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向大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冷不冷啊?”“你们家今年的旱地水稻一共收了多少粮食?”……今年,朱有勇院士团队在云山村实施了“杂交稻旱种科技示范项目”,来到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院士小院),刚坐下,朱有勇便与村民们唠起了家常,了解村民们旱地水稻种植、丰收情况。听到一户人家说今年种了7亩,收了近70袋粮食,朱有勇非常高兴。“以后我们要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让家家户户都实现‘水稻上山’。”朱有勇说。 “今天我跟大家讲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讲我参加会议的感受。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就是说干什么都要有科技,就像我们种旱地水稻、种冬季马铃薯,都需要科技。”……朱有勇结合在竹塘乡的科技扶贫经历,向大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 朴实无华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大家深受触动。“我们要跟着朱有勇院士和朱有勇院士的团队,把我们竹塘乡的万亩科技示范园建设好,按照时间节点和要求,把冬季马铃薯、林下中药材滇黄精、重楼、三七以及10000亩杂交水稻上山建设好。”听完宣讲,竹塘乡党委书记李东明说。“我是朱有勇院士的学员,听了朱有勇院士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今后我要学好技术,种好滇黄精,组织好我们村的群众开展700亩水稻旱种,增加粮食产量,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竹塘乡大塘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娜努说。 “再过一个星期就到了冬季马铃薯的播种时间,我们会在这段时间把工作做得更仔细一些,让农民的科技知识掌握得更彻底一些,让产量更高一些,让钱赚得更多一些。”朱有勇说。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