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专家谈如何解锁优质睡眠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侠克)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平均睡眠时长为7.06至7.18小时,睡眠困扰率为48.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困扰率逐渐上升。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专家介绍,睡眠是人体进行修复、整合和巩固记忆的关键过程,充足的睡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正遭受失眠、多梦等问题困扰。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风险。

专家建议,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争取在晚上11点前入睡,避免熬夜。要学会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处于15℃至20℃之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床垫和枕头,确保身体得到良好支撑。必要时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减少外界噪音影响。

睡前1小时应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避免干扰睡眠。如果躺在床上20至30分钟仍无法入睡,可起床做一些放松活动,感到困倦再回到床上。另外,白天小憩不宜超过20至30分钟,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偶尔失眠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不必过度焦虑。”刘竞说,如果长期失眠或睡眠质量差,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助眠或抗焦虑药物,但要避免长期依赖。

专家提示,应在下午和晚上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晚餐不宜过饱,避免高脂肪和辛辣食物。睡前可通过冥想、听轻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