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钟云) “卡上积分抵现钱,买2块香皂 ,用了10分积分,没花一分钱。”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街道的扶贫爱心超市,拉祜族群众张扎丕高兴地说。 走进位于富东乡街道的扶贫爱心超市,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香皂、衣架、洗发水、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这些物品不光有价格标签,旁边明显位置上还贴有5分、10分、20分、100分不等的分值标签。“在这里,贫困户拿着爱心超市积分能当现金消费,他们购买的部分商品还能享受特价优惠。”超市负责人说,这些生活用品看似不起眼,却给贫困户减轻了生活负担。 通过劳动就能获得相应的积分,用积分就能去当地的爱心超市兑换商品,这一做法是澜沧县为了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性、主动性,而推出的“积分制”管理办法。 澜沧县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直过民族”共有22.88万人。长期以来,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着“等、靠、要”依赖思想,一直是澜沧县脱贫工作的瓶颈。当前,澜沧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新房建好了,基础设施也改善了,产业扶贫也落实了,但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村容村貌没有太大变化。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成为亟待补齐的“短板”。 为此,澜沧县在富东乡试点推出了“扶贫爱心超市”模式,鼓励贫困户从最普通的打扫卫生、熟知脱贫政策、加强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尊老爱幼、培养良好家风做起,全面唤醒他们自主脱贫的信心和动力。 爱心超市“积分制”实施以来,每周由帮扶责任人和村干部组成的村民小组脱贫发展委员会入户对农户测评打分,内容涵盖“村、院、室、厨、厕”等“硬件”,以及“组规民约、村民公约”等“软件”建设,包括三大类25个小类,对做得好的农户按照规定给予积分奖励。 “爱心超市”运行以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劳动光荣的理念树立起来了,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了。同时,通过开展“得旗为荣”“勇争红旗手”活动,村看村、组看组、户看户,“比、学、赶、超”的氛围浓厚起来了。目前,富东乡所有农户均申报了积分,360户成为“十有五净一规范”诚信示范户。 “家里环境卫生搞好了,评分高了,换到的东西也多了。”张扎丕满怀信心地说,“只要我们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从自家做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就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现在国家政策好,帮扶措施到位,只要我们踏实肯干、愿干、抢着干、争着干,没有不良嗜好,勤劳致富是迟早的事。”邦崴村南角三组村民李扎朵说。 目前,澜沧县已建成“爱心超市”21家。下一步,澜沧县计划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86家“爱心超市”,实现全县20个乡(镇)“爱心超市”建设全覆盖,让“爱心超市”成为民族直过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加油站”。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