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文/图)在思茅城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活跃着一家老中青三代人的身影。他们身穿志愿者马甲,不是忙碌在老旧小区卡点,就是出入于木乃河新晨酒店的留验点。老中青的“中”名叫李文莉,今年45岁;“老”是李文莉的妈妈孙转仙,今年73岁;“青”是李文莉的儿子赵泽瑞,今年刚18岁。这一家三代携手走在志愿服务一线,共同传承着志愿者精神。 [祖孙三代齐上阵] “记忆中,妈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李文莉说,在妈妈孙转仙的影响下,她从小见到有困难的人,都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有了孩子以后,这一善举也随之影响到儿子赵泽瑞:“第一次做志愿活动的时候,没明白志愿者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觉得外婆、妈妈她们出去打扫街道、捡拾垃圾太辛苦了,想去帮帮她们,没想到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志愿者生活。”赵泽瑞笑着说。 2016年底,李文莉带着妈妈和儿子加入到普洱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可能由于我性格开朗,做事风风火火的缘故,2017年大家推选我担任普洱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巾帼志愿服务总队队长,我的妈妈、儿子也加入了这支队伍。”李文莉说。普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后,李文莉的服务工作越来越多,连自己的生意也顾不上打理。两者难以兼顾之时,她做了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事——停掉自己的事业专心做志愿服务。 “那时我做销售普洱土特产品的生意,货源及销售渠道都固定,一年下来销售额有70至80万元。但是我想人不能总想着赚钱,在从事志愿服务后,我发现做志愿者全身心都是轻松的,精神是愉悦的。我思考着手里也有了一定的积蓄,干脆关掉门店全身心做志愿服务。到2018年时,为了便于开展志愿服务,我协调成立了普洱市巾帼志愿者协会,大家信任我支持我,让我做会长。”李文莉说。 每天7时出门24时归家,是李文莉做志愿者服务之后的常态。为何要如此“拼命”呢?李文莉说,是因为热爱。 [互鼓励不退缩]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李文莉全家人正在老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忙着过年。当李文莉得知全市上下都在抗疫时,她坐不住了。1月26日,一家三口驾车从墨江赶回思茅。 回到思茅城区后,李文莉立即与各相关组织联系,看志愿者能做些什么事,得到的通知是暂时在家不要走动。“我坐不住呀,就在我们小区业主群里组织大家捐款购买防护物资,共收到4400元爱心款。我托各方朋友帮助购买了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分发给小区卡点防疫人员。”李文莉说。 1月28日,李文莉接到通知,志愿者可以协助各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了。“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疫情防控线上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我们与一线工作人员并肩作战,竭尽全力协助各方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李文莉说,为了实现思茅城区内各住宅小区、居民院落防疫抗疫全覆盖,她组织队员深入街道、社区、超市和人群密集场所等区域,协助各部门开展教育劝导、防疫知识宣传、消毒杀菌、测量体温、排查登记等工作。此外,她还主动申请进入疫情防控最危险的木乃河留验站为隔离观察人员送餐、帮助发放物资、消毒公共环境、打扫卫生、为留观人员做心理疏导等。 “不论让队员到哪里服务,我都要亲自去体验感受,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解决后才分配队员去。”李文莉说,这是她作为会长的职责。 疫情期间除了做志愿服务外,李文莉还组织募捐、无偿献血、义剪等活动,把募集到的爱心物资分别送往值守在一线的交通警察、记者、环卫工人、外卖小哥、滞留旅客手中,并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人员义务理发...... “志愿者服务不仅能帮助别人,还能为自己的人生带来转变。”李文莉想起初次做志愿者只是在几个朋友鼓励下开始的,慢慢地,她从“我愿意”到“我喜欢”最后到“我热爱并愿意全心全意付出”,志愿者服务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充盈感和满足感。“做志愿服务我做上瘾了,你若不让做我全身都不舒服,是停不下来了,怕要做到做不动的那一天了。”李文莉笑着说。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