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国营)近日,普洱市2020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思茅区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思茅区人民医院举行,成为思茅区人民医院发展历史上的光辉一笔,也是思茅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件大喜之事。 翻开《思茅县志》的“医药卫生”一章,会获取这样的信息:1919年至1949年,思茅是有名的“瘴气之乡”,当时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到1935年才建办思普医院,不到三年改为丙等卫生院,有医生及勤杂5人,缺医少药,恶性疟疾猖獗,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 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照。如今的思茅区人民医院占地面积为102.35亩,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非营利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单位。 2009年至2019年,医院实现快速发展—— 2009年2月,医院破土动工开始建设; 2010年9月18日,医技楼、住院楼、门诊大楼建设完成; 2014年,感染科综合大楼破土动工; 2016年5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 2016年,120急救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 2017年,后勤综合楼破土动工; 2019年11月,正式竣工使用; 2019年9月,新运动场正式启用…… 截至2019年末,医院共有50个科室、在职职工592人,其中,334人为本科学历,4人为硕士学历、1人为博士学历。 2019年,思茅区人民医院党委坚持“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创新、整体工作抓推进”的工作思路,围绕“初心向党、仁心为民”的服务理念,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这一主线,深入推进医院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纪律建设,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推动医院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2019年末,思茅区人民医院年门诊量达到147651人次,出院患者达到21460人次,手术台次达到9150台,年业务量达到1.63亿元。同时,医院结合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工作,积极开展“四进”“患者不动专家动”健康扶贫系列公益活动,坚决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及时结报、大病专项救治等政策,建立档案管理1349人,救治率99.41%;医院 6名党员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倚象镇大地山村15户贫困户,挂钩干部积极主动深入挂钩户帮助其脱贫,协调帮扶资金3万余元。 因为有了医疗卫生系统的“初心向党、仁心为民”,思茅区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和“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工作要求,建立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机制,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深入开展大病、慢性病分类救治管理工作,让贫困人口“看得好病”;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贫困人口“方便看病”;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让贫困人口“少生病”。截至2019年末,安排区级健康扶贫资金500多万元;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并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为32种大病患者1400多人开展救治;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26个,共完成签约服务4.5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1.6万余人。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