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给力: 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唐三元)近年来,普洱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发展、增强实力的关键一招,制定出台《普洱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普洱市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在“放管服”上下功夫,增强服务意识,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营造公平社会环境。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消除在政府采购和政府招标过程中对不同市场主体设置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诚信体制建设,创新金融产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在普洱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区、社会事务区”和“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综合窗、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综合窗”,实现“区窗共建、办事同线”,并在10个县(区)成立行政审批局,着力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办事只进一扇门。同时,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实现工程项目从申请核准(备案)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12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 解决企业难点痛点。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六张清单”行动,从制度安排、要素保障、企业维权、政务服务等方面,对企业难点、痛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建设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加强监督护航保障。出台《关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为营商环境提升提供纪律保障的实施意见》,开展进企联商、亲清共建、护航营商、审批督办、执法监督、负担监测、作风评议、拍蝇破伞、纪法精准、容错纠错“十项行动”,有效促进营商环境提升。 企业受益: 21天生产线落地投产 普洱日报讯(市投资促进局)为补齐医疗应急物资保障短板,普洱市主动出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变“面对面”招商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对话,成功对接国内实力雄厚的医疗企业欧诺凯亚(广州)实业有限公司与普洱市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投资意向,仅用21天时间,共同组建普洱市产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开辟普洱首条口罩生产线,日产能可达10万只。 工作推进中,普洱市委、市政府派出专项工作组驻点企业一对一帮助解决问题,对企业安装进度实施一天一报。实行营业执照、行政许可线上办理审批、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措施,全程指导办理,压缩开办时间;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协调,用最快速度帮助企业申请获批医疗器械、医疗物资生产资质;协调解决企业标准厂房用地;派出工作组组织劳动者到企业报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多方联系对接,帮助企业协调生产原料;根据专业技术标准指引,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要求企业按照医疗器械许可要求进行生产。同时,多方联系,协助普洱市产投医疗器械公司获得了美国FDA和欧盟CE认证,为企业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铺设快车道。 目前,公司生产的口罩经检测合格后已投放市场,产品除满足普洱本地市场需求外,还向省外和西双版纳州等周边市场销售口罩8.5万只。下一步,普洱市将继续增加两条口罩生产线,达到日产30万只口罩,年产1亿只口罩的产能。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普洱日报讯(马洁)近年来,普洱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来激发市场活力。比如:着力打造“不见面审批”,承诺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提出为企业服务,政府要当“店小二”。 实际上,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归根结底是为了给企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普洱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存在的短板和突出问题也不少。比如企业负担仍需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待深入解决,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出台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普洱坚定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当各类企业在市场中如鱼得水、充满活力,普洱经济定会生机勃勃永向前。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