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搬”来幸福新生活“迁”出美好新希望


来源:普洱日报 罗成建 王承吉 刘绍容 时间:2020/04/24/ 10:12 点击:

 

景东县

普洱日报讯(记者 罗成建 王承吉)“这房子有客厅、卧室、厨房,还有卫生间,设计非常合理,比我们原来的老房子好多了。”日前,景东彝族自治县文黑工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户陈啓太的一番话道出了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近年来,景东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发展产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开发优势,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扎实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2016年以来,全县共建设9个集中安置点,共集中安置建档立卡户489户1844人,分散安置1784户7069人。

挪出穷窝天地宽

“以前我家住在偏远山区,单家独户的,住的是土坯房,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现在搬迁到了集中安置点,不仅孩子上学方便了,而且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我平时在县城周边打工,每月收入大概3000余元,妻子也在餐馆务工,每月收入2000余元。”陈啓太说,他的老家在文井镇挖固村田心村民小组,家里有6口人,劳动力仅有2人,一年辛苦下来除了能填饱肚子外,根本没有什么积蓄。可喜的是,在景东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他家搬迁到了集中安置点,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景东县发改局副局长杨华清介绍,文黑工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总安置规模284户1067人,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涉及11个乡(镇)。安置点总建筑面积22660平方米,新建楼房13栋,楼高均为6层,建设安置房301套,按照人均20平方米的标准设计。安置点284户搬迁户均于2018年底全部入住,并预留17套住房作为后续发展和管理用房。

“我们在建设安置住房的同时,配套建设安置点的水、电、路工程;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活动场所、卫生公厕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杨华清说,安置点距离县城中心区0.8公里,搬迁群众挪出穷窝变成了“新居民”。

喜迁新居感党恩

走进搬迁户李发香的新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雪白的墙壁,明亮的玻璃窗;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各种物品摆放整齐。“精准扶贫政策让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易地扶贫搬迁让我们住进了宽敞的大房子,我们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这些变化多亏了党和国家的惠民好政策。”李发香心怀感激地说。

而在搬迁户张志娜家里,记者看到她和婆婆、儿子等一家人正在看电视。“以前我们在老家主要靠种植烤烟为生,现在党和政府为我们建好了新房子,没出一分钱就住进了这么宽敞漂亮的新房子。”张志娜说。

走在集中安置点宽敞的道路上,白色的墙壁、青色的瓦片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搬迁户新房大门上,一副副对联格外醒目:“扶贫开发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开致富幸福门”“干部驻村心连心,同步小康齐步走”“真情帮扶摘穷帽,喜迁新居感党恩”……搬迁群众纷纷将喜庆的对联张贴在门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安居乐业谋发展

“搬迁只是手段,让搬迁户增收致富才是关键。对此,我们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起来,狠抓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等工作,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杨华清说,景东县在集中安置点挂牌设置了就业创业服务点,让安置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就业创业技能知识。目前,已先后举办了“就业创业服务、精准助力脱贫”为主题的劳动技能培训三期,参加培训人员达500余人次。培训涉及家政服务和民族民间建筑培训两个工种,并穿插仪容仪表、感恩教育、人居环境提升等内容。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搬迁户有业可就、稳定脱贫,景东县根据集中安置点的实际情况编制后续的产业发展和就业规划,县级相关部门及时与县内企业和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外企业沟通对接,提供就业岗位,并适时在集中安置点召开专场招聘会,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实现转移就业439人,确保每户搬迁户实现至少1人以上就业的目标。同时,多渠道为搬迁群众创造就业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21个,并对原有土地资源进行流转37户,利用产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利益联结合作社119户,千方百计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

 

澜沧县

普洱日报讯(记者 刘绍容)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2016年至2018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8个点,搬迁群众共计571户2017人。东回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让贫困群众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挪开穷窝摘穷帽

近日,在东回镇龙泉湖社区水竜泵城镇化集中安置点,村民黄永进向记者讲述了他家“挪穷窝”的经历。

黄永进介绍,没有搬迁之前,他的老家在东回镇回竜村扒街村民小组,距离镇政府16公里。扒街村民小组缺路缺水缺医缺学校,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全村共有54户人家,只有条件稍好的8户人家住上砖瓦房,有洗澡室的人家才有4户。村民饮水也是一大难题,因季节性缺水等影响,每年缺水时间长达3个多月。

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挪穷窝”成为扒街村民小组村民的共同愿望。“感谢党的好政策,赶上了好时代。2018年,梦想成真,全村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黄永进告诉记者,从此,村民们告别了生活了50余年的穷山沟。

东回镇党委、政府针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不足的村寨,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把扒街村民小组、大果竜村民小组、利白妥村民小组等8个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村民小组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按照“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思路,将以上8个村民小组集中安置到东回镇空港新城规划范围。

据介绍,水竜泵城镇化集中安置点于2018年7月9日开工,共建设安置住房212套,道路、雨污、饮水、电力保障工程等基础设施都是严格按照集镇标准规划建设,同时还建设活动场所1幢,总面积500平方米。水竜泵城镇化集中安置点民房建设共投资3779.4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1612.68万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共投资488.37万元。2019年4月30日完成搬迁入住,共搬迁安置农户212户737人。搬迁农户共涉及4个村民委员会8个村民小组,安置点内共有拉祜族、哈尼族、佤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3%。

换上新业幸福来

水竜泵城镇化集中安置点的村民张应合告诉记者,当初从利白妥村民小组搬出来,内心充满矛盾,既喜又忧。喜是终于“挪穷窝”,忧是担心适应不了集镇上的新生活。后来,在党委政府和企业的帮扶下,他和妻子通过技能技术培训,顺利到东回镇就业扶贫车间上班,现在夫妻俩的月工资已达到6000多元,家里不仅吃穿不愁,而且还有闲钱。

记者看到,除了张应合夫妻俩外,还有很多的水竜泵城镇化集中安置点村民在东回镇就业扶贫车间上班。澜沧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劳佳告诉记者,东回镇依托澜沧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草药种植基地,创建东回镇就业扶贫车间,解决部分群众无法外出就业问题,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的目标。劳佳介绍,东回镇就业扶贫车间启动以来,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高峰时每天的用工量达300余人,少则每天100余人。

记者走访发现,水竜泵城镇化集中安置点距离景迈机场仅有3.5公里,一些村民已瞄准“机场经济”,打算经营农家乐、酒店等。

在村民黄永进家,他对记者说,家里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成功“ 断穷根”,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离东回镇的学校、医院非常近,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从此看病就学不用担心。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太阳能,厨卫入户,非常方便卫生。黄永进指着家门口的空地告诉记者,党委政府考虑非常周到,还为每家每户预留菜园子、停车位,蔬菜不仅自给自足,而且吃不完的还可以拿到集镇上出售。据黄永进介绍,他还是龙泉湖社区水竜泵城镇化集中安置点的维修员,月工资2000元。记者看到,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黄永进家的年纯收入达48717元,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12179元。

东回镇为确保水竜泵城镇化集中安置点搬迁户 “能脱贫”,实现“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的目标,成立了东回镇圆梦劳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升群众的就业技能和生产技术,目前共培训搬迁群众984人次。截至2020年3月底,共实现就业201户470人。

据介绍,2016—2018年,东回镇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8个点,涉及项目总投资9594万元,搬迁群众共计571户2017人。其中,建档立卡489户1674人,非建档立卡82户343人。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中,东回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通过“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确保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 ... 下一篇:普洱市2020年全民阅读活动暨创建“阅读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