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钟云 臧灵)忆往昔, 这里,许多革命烈士为了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精神; 这里,立起了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看今朝, 这里,人民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 这里,官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 在这里,处处洋溢着“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深情。 普洱市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自古即为军事要地。普洱市是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人民与军队曾用鲜血和生命共同书写了“民拥军、军爱民”的光荣历史。作为有着双拥传统的城市,这里凝聚着军民割舍不断的鱼水情谊,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动人的拥军故事,每一个角落都高唱着军民鱼水情的欢歌;地方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建设,积极为部队排忧解难;驻普部队牢记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在维护地方社会稳定、抢险救灾、脱贫攻坚、军民共建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优抚政策法规落实到位,退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残疾军人和随军家属得到妥善安置,军人及其家属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义务兵家属优待和复员军人、残疾军人及烈属的抚恤补助及时按国家规定办理,广大军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奏响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乐章,呈现出同心筑梦新时代、双拥潮涌普洱城的新画面。 健全机制夯基础 铺实双拥“康庄道” 2016年3月10日下午,当勇斗持枪毒贩壮烈牺牲的杨军刚烈士灵车驶过街头,普洱市数万名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在灵车经过的道路两旁夹道送别英雄。 “子弟兵来了!有子弟兵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了!”这是景谷6.6级地震发生时,当灾区傣族群众看到解放军官兵身影时发出的感叹,体现出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信任。 这些只是普洱市拥军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思普革命老区,普洱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双拥工作作为促进地方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着眼全面适应军地改革需求,普洱市委书记任组长,两次调整充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目前,有成员单位40个。同时安排了市双拥办工作人员专职专编,落实专门经费。县(区)参照市级做法,及时调整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村(社区)明确双拥工作负责人和联络员,达标创建“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提升双拥工作建设质量。大力指导加强社会拥军组织,工商银行普洱市分行、云南湄公河集团、孟连昌裕糖业有限公司积极展现企业拥军良好形象,成立普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双拥志愿服务总队,并积极开展活动。 为做好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普洱市制定下发了《普洱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实施方案》。由市委副书记挂帅出征,成立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分设4个工作组,抽调32名工作人员与市创文办合署办公。纳入2020年财政预算329.43万元,用于双拥模范城创建经费。根据《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暨考评标准》,形成《普洱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内容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表》,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拿出“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倒排时间表、挂上作战图,强有力推进各项工作,全方位展示我市双拥工作成果。 筹备群众性双拥文艺汇演,军地自编自导自演,同台唱响双拥歌、融洽鱼水情。组织“相约普洱、情定军营”军地联谊相亲活动,举行“建行杯”篮球赛,增强军民体育交流。各族群众和部队官兵积极开展双拥文化“八个一”活动,撰写双拥题材散文、诗歌,创作普洱双拥之歌,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双拥工作成果。 与此同时,普洱市结合市双拥办人员调整和部队改革的实际,加强军地走访联络,架起军地“连心桥”,铺实双拥“康庄道”。健全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党政军领导过军事日等机制,形成军地“双清单”、双拥专题会商等制度,出台《关于加强双拥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普洱市双拥工作四项制度机制》等文件、规定,召开驻普军警部队迎春座谈会,重要节日由市领导带队慰问,完善军地重大事项通报和军地应急联动,形成了“党政军齐抓共建、横向连军地、纵向到基层”的常态化机制,双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 拥军优属献真情 全方解决官兵后顾之忧 着眼部队改革发展急需、官兵安心服役期盼,普洱市积极帮助解决好“后路”“后院”“后代”等后顾之忧问题。多次协调对接,合理确定安置单位,连续26年率先在全省完成53名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和8名随调家属安置工作。计划分配军转干部除个人意愿到事业单位工作外全部安置为行政编,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除个人意愿到企业工作外全部安置为事业编。鼓励退役军人学历升级,研究确定3家培训学校,组织退役士兵参加高职扩招。坚持市场导向,积极争取创业优惠政策,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组团参加专场招聘。4年来,共组织1801名退役士兵、128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参加适应性培训。根据符合政策、专业对口、双向选择,探索随军家属安置就业有效途径,研究出台相关实施办法,解决随军家属工作调动12人、在国企安置就业9人。出台《普洱市现役军人子女入园入学实施办法》,综合个人意愿、学校学额和军人服役贡献,大力协调解决部队官兵子女入园入学问题。4年来,解决66人入园入学问题。 同时,积极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全市重点优抚对象共有13548人,均及时足额发放优抚待遇金。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颁发纪念章,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按不低于上年度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的规定,义务兵家属优待金2019年人均发放10050元,2020年不低于10871.4元,优待面和兑现标准达100%。有力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加强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推动10县(区)挂牌成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所。开展烈士公祭活动,大力营造尊崇英雄浓厚氛围。此外,普洱还大力支持驻普部队改革建设,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军分区主要领导召集,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开展驻普部队营区周边环境整治、创建美丽军营活动,协调更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七医院道路标识牌和公交站台名称,协调解决某部官兵出行难题,研究论证“拥军专线”公交线路。协调思茅河清淤整治工程淤泥填埋、思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缮立项使用土地证等事项,跟进解决普洱市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土地置换问题。 向市民发放《普洱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倡议书》及宣传资料,推出大型户外宣传公益广告,在公交站台、绿色自行车停放站点布设双拥宣传广告。打造双拥示范街道(鱼水路、振兴路),设立永久性双拥宣传牌,营造双拥宣传浓厚氛围。按照“一点一品”思路,打造特色示范点,建设退役军人之家。采取送立功喜报、关爱礼遇家属等形式宣扬部队典型,跑得像子弹一样飞快的潘玉程被选为征兵代言人,通报表扬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用先进典型的事迹感召和带动广大军民积极立足本职、踏实工作。 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数字,都是普洱市有力支援部队全面建设的具体体现,表达的都是普洱市各族人民对驻地官兵的浓浓深情。 拥政爱民花正开 为地方发展建设保驾护航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是一支官兵用爱心和汗水谱写的爱民之歌。一直以来,驻普部队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发挥排头兵的作用,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普洱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既是党对军队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军队践行宗旨、服务大局的具体实践。驻普军警部队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父母,共参与抢险救灾8次,转移群众1800余人次;出动车辆机械110余台,支援重点工程项目7个。同时,派出部队医疗小分队,开展义诊、巡诊,为驻地群众义务诊疗26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0000余份。驻普军警部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搞好挂钩帮扶,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深入开展科技、教育、文化“三下乡”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谋划发展思路、增强科技致富意识。先后与5个乡(镇)、15个村寨建立帮扶关系;投入扶贫资金60万元,精准扶贫挂钩帮困72户,发展特色产业种植170余亩。资助35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帮助9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援建中小学校5所,全市初高中、大中专学生参加军训率达100%。 军地携手训练治安联防队员,部队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居民小区治安巡逻,建立“重大活动联系、营区环境联防、处置突发事件联动”军民协作机制。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军地齐心开展环境整治,创建美丽军营,冬季清扫落叶、夏季防汛、河流治理、绿化美化,营造了整洁优美的城区环境。 一组组数字虽枯燥,但真情却无价,这便是驻军和人民鱼水相依、亲如一家,共创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 时代变迁,抹不掉拳拳拥军爱民之心;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鱼水深情。如今,普洱大地到处播撒着“军民一家亲、军民一家人”的红色基因,盛开着时时传承、代代弘扬的双拥之花,普洱党政军民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恢宏背景下,共同书写着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新华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七医院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七医院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