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宁洱:乡村振兴正当时绿色产业“圆梦”来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0/05/10/ 09:56 点击:

 

编者按

近年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效巩固结合起来,以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按照“一县一产业、一乡(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深入实施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群众三者利益有效联结的“311”产业扶持政策,走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现在,山美水美、生态宜居、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宁洱县,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乘势而上,不断凸显自身优势,一幅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产业兴旺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白云兵/文 白马辛荣/图)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茶马古道的源头。以茶叶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已成为宁洱加快“绿色工业重镇、现代物流中心、养生宜居宝地”建设的“硬支撑”,成为广大贫困群众实现长远增收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富民产业,铺就了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团结一心跟党走、全心全意发展产业的脱贫摘帽路子。

一片绿叶话发展 ][多个产业齐步走

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固脱贫的根本之策。自2016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宁洱县把发展产业作为“五个一批”的首要任务,让广大贫困群众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短期能脱贫、中期能致富、长期可持续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宁洱资源优势,以巩固提升茶叶、咖啡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澳洲坚果、晚熟芒果等新兴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逐步探索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宁洱县结合实际,创新出台了“311”产业扶持政策,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思路,以“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配套一点、政策性借款一点、金融资本运作一点、东西协作扶持一点、挂包单位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保险分担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资金筹措方式,围绕“一县一产业、一乡(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全县实现20.47万亩茶叶、10.35万亩咖啡提质增效。

同时,一批新兴特色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县间种、套种澳洲坚果5.1万亩、核桃10.03万亩、晚熟芒果1.5万亩、甜棕0.75万亩、中药材1万亩,烤烟、百香果、食用菌等以短养长的“短平快”产业增收明显。全县年均完成冬季农业开发面积11.5万亩,冬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3.56亿元,贫困户实现中长期产业全覆盖,全面夯实了群众稳定可持续的增收渠道。

强化措施补短板][夯实基础增后劲

宁洱县始终把解决好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如何与市场对接摆在发展产业的重要位置,紧盯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

提素质抓培训,织牢“科技网”。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宁洱县家家户户虽然实现了产业全覆盖,但由于劳动力素质跟不上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增产增收仍是产业发展的短板。为此,宁洱县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实施科技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采取分批、分期、分类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的人掌握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努力提高贫困群众依靠科技发展壮大产业、增产增收的能力。仅2019年,全县共完成劳动力培训13784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3299人次。

强组织抓基础,织牢“人才网”。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发展产业的基础。宁洱县坚持把选优配强村干部牢牢抓在手上,着力培养选拔一批“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的党员。县、乡两级党委在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上给予鼓励支持,着力培养农村致富“领头雁”。通过基层党组织,把各村种养殖大户凝聚起来、把贫困户带动起来,互帮互助,把产业做大做强。

建机制抓联结,织牢“利益网”。为发展壮大全县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宁洱县把有效的利益链接机制作为抓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工作举措,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与贫困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围绕全县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主导产品基地,推动“抱团”发展,实现“互利互促多赢,利益有效联结”。全县27家企业、73个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与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企业做大做强、产业优化发展、群众增收致富和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打基础强保障,织牢“水路网”。一直以来,宁洱县始终把强化水利建设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在统筹抓好贫困人口实现饮水安全保障的同时,结合宁洱实际,多方筹措资金,整合涉农项目全力规划实施大中型和农村小水网建设,全面夯实和推进水利化程度,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宁洱县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进土地整治,改善耕作条件,配套水利设施,完善机耕道路,建设村组硬化道路,改变出行难状况,缩短农产品进城时间和距离,解决了群众难买难卖的问题。水网路网的持续改善,为全县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齐聚焦][创新引领解难题

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宁洱县立足文化、交通、资源等优势,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发展特色产业,在产、供、销上着力,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抓节庆展特色,引农产品“进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之路,通过举办温泉村“红蛋节”、磨黑镇“烧烤节”、德化镇“糯玉米节”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节庆活动和乡村旅游节,开展特色农特产品展销,宣传推介农特产品,让特色农产品走进城市、走进消费者,发展订单农业,扩大销售,提高收入。2019年全县实现旅游业收入32.98亿元。

强协作真扶贫,把农产品“外嫁”。宁洱县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宁洱的大好机遇,把宁洱绿色生态的农产品输送到上海,“远嫁”外省,实现双赢。搭起了农产品直销大都市的桥梁,通过对口帮扶、东西协作开展消费扶贫,2019年实现消费扶贫670万元。

建网络搭平台,推农产品“上架”。宁洱县紧紧抓住2018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的机遇,着力打造“县级有中心、乡镇有网点,村村通快递”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仓配一体化+共同配送”的高效连接机制,成功新建宁洱电商产业园,完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将宁洱特色产品送上电商平台的架子,为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打下了基础。

今年年初,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仅1个多月的时间,宁洱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就帮助果农菜农销售沃柑85吨、红薯2吨、瓜果蔬菜65吨、百香果10余吨,销售额达382万元,为解决农产品滞销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宁洱县将一如既往的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坚持扭住产业发展不放松,筑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格局,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群众收入稳定增长,为乡村振兴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谱写强村富民宁洱新篇章。 

 

△宁洱县城全貌

 

△茶农忙茶叶香

 

宁洱镇

山核桃结出“致富果”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高夏龙杰 李清 文/图)近日,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民安村普美长寿果庄园内的薄壳山核桃树生机盎然,近30株种植了4年的薄壳山核桃树竞相开花结果。这得益于云南富德核桃科技有限公司的“1234”日常管理法和科学有效的抗旱措施,这里的薄壳山核桃茁壮生长。

据了解,普美长寿果庄园建于2015年,占地300亩,现种植有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60个,其中2016年种植的近30个品种的山核桃树正在开花结果。

薄壳山核桃,又名碧根果、长寿果。因其壳薄味美、营养价值高,备受人们喜爱。目前,国内市场上薄壳山核桃较少,所以价格普遍较高。在国内有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洽洽等几个有名的品牌加工山核桃,但原料大多来自国外,所以薄壳山核桃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都非常可观。

作为宁洱县脱贫攻坚的中长期产业,云南富德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宁洱全县推广种植了近6万亩的薄壳山核桃,现已有少部分开始初投产。16030户种植户中有1216户属贫困建档立卡户。

据了解,云南富德核桃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今后3年在全县新增及补种薄壳山核桃面积不低于3万亩,全部进入丰产期后,每年总产量可达1.2万吨左右,总产值超过10亿元。 

 

△云南富德核桃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生产线

 

勐先镇

四季豆搭起“致富桥”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刘智强 周晓鹃 文/图)连日来,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先镇谦乐村安乐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不断传出欢声笑语,村民们种植的四季豆喜获丰收。

据悉,今年年初,谦乐村党总支先试先行,把发展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土地流转有机结合,利用流转的168亩土地种植四季豆,成功迈出了“党总支(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

据介绍,谦乐村四季豆种植农户达103户,涉及建档立卡户45户,种植面积达68亩。今年第一茬四季豆种植由元江云航科技有限公司免费提供化肥、农药、子种,并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回收。受霜冻和干旱的影响,亩产1吨左右,除去形状不好的豆子,预计平均亩产值达4000元,总产值达67万余元。四季豆的丰收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

 

△谦乐村四季豆喜获丰收

 

△谦乐村村民采摘四季豆

 

德化镇

生态鸡跑出“致富路”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鲁红梅 文/图)德化镇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唯一的贫困镇。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德化镇认真落实各项脱贫攻坚好政策,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脱贫减贫战歌。截至2019年底,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2户1889人,脱贫563户1868人,未脱贫9户21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19.33%降至0.18%。

在德化镇勐泗村,早上天刚亮,脱贫户竺明仙和丈夫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给鸡投食、加水,打扫鸡舍,这是她们家脱贫后大力发展养殖业的日常生活。

今年2月份,竺明仙和丈夫在勐泗村厂洞小组旁边的山地上以一年3000元的价格租了21亩地试验养鸡。养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鸡苗刚进几天,小鸡经常发出怪叫,有的病恹恹地站不起来,这可急坏了竺明仙,她和丈夫接连几天,为了照顾鸡崽熬到半夜。为了掌握养鸡技术,竺明仙的丈夫报了养殖培训班,到昆明学习养鸡技术。现在,对于养鸡,竺明仙和丈夫也能算半个行家了。

竺明仙告诉笔者,今年她家申请了创业贷款,打算把养鸡规模扩大,把脱温室建起来,再把周边的村民吸纳进来参与养殖,把养鸡产业做强做大。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德化镇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群众思想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贫困帽”从抢着“戴”变成了主动“摘”。相继涌现出像竺明仙这样的一批批自主创业、勤奋致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脱贫户竺明仙家养殖的生态鸡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住进新房子找对活路子过上好日子——景谷县 ... 下一篇: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