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郑璐)近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19年普洱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市环境空气监测能力得到提升,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稳定,核与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据悉,2019年,普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稳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从大气环境质量看,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10个县(区)优良天数比例范围为93.4%—100%。普洱市中心城区酸雨出现频率为0。 从水环境质量看,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为稳定,地表水达标率为95.5%。湖(库)水质总体良好,水质优良率为100%,营养状态为中营养,水质良好。另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有2个水源地分别提升1个水质类别,水质类别有所提升。 从声环境质量看,全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区域声环境质量达标率上升3.2个百分点,功能区声环境质量降低,各测点最大下降幅度为43.7个百分点。 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看,全市生态状况级别为优,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88.68,比上年提高0.5%。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44.56万亩,其中,自然保护区14个,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县级自然保护区7个。森林面积4729.80万亩,森林蓄积量2.9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71.18%,居全省第四。拥有高等植物5600种、动物149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5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4种。 另外,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为良好,属于清洁水平;辐射环境质量处于正常水平,环境电磁辐射远低于规定限值,总体情况良好;农村环境状况指数为87.41,农村环境状况级别为优,属无污染,适合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