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围绕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突出科技支撑农业,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突出科技服务农民,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突出科技助力企业,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和项目,不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助推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9年市级科技经费投入2061.5万元,推动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2019年,向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等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259项,获得立项支持230项,获得科技项目经费补助2042.8万元。以重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的实施带动,龙头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成为茶叶、咖啡、肉牛、坚果、中药材等“绿色食品牌”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科技扶持效果不断显现 充分利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定点帮扶等资源,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中的人才和技术需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2019年,建立省、市院士工作站3个,市级专家工作站8个,全市累计建立院士工作站17个,专家工作站2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发挥着“人才库”“智囊团”“攻关组”的作用,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普洱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不断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实施“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专项,累计选派“三区人才”286名,科技特派员219名深入贫困一线普及实用技术、科学知识,开展试验示范、跟踪服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定点、定向带动农民创新创业,培育了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 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结合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活动的开展,围绕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2019年举办农民科技使用技术及技能培训1556期次8086万人次。其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0.56万人次。澜沧县采取“抗大”模式“1+N”的办法,在全国职校首创全日制“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开设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冬早蔬菜、热带水果、电商等培训班,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把教案融入技术训练中,把讲授引入市场营销,通过“职业教育+基地+农民”的新型教育模式,培养新一代农民,打造一支不走的科技扶贫工作队。 (普洱市科技局)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