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邱承勇 2020年是普洱市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第3年,也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年。市教育体育局不停步,不松劲,持续强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市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未成年人从小立志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振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统筹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明确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责任单位和任务分工,细化、量化工作任务,把加强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工作全过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全市共评选出20名普洱市“新时代好少年”,思茅区14所中小学校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我和我的祖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30余项系列活动500余场次,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知率达100%,全市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精神明显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工作进一步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抓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大对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力度。同时,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全市已创建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8所、市级文明校园140所,规范26所校外教育机构管理,并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特别是思茅区14所校园安全管理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各中小学校继续开展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 “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引导学生把文明带回家,带动和推进全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 逐步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社区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拓展和建设了一批社区未成年人文体活动设施、场所,关爱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人子女工作取得新进展。继续着力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完善了10县(区)级青少年活动中心、5所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103个乡(镇)全覆盖。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下,市教育体育系统广大师生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努力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严格按照市委文明委工作方案,对标对表,及时部署,细化、量化、具体化指标。目前,各县(区)教育体育局干部职工、各学校师生员工高度重视,职责明确,按照创建活动“有计划,有内容,重要求,明进度,时间准,留痕迹”要求,及时安排,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人,制定时间表,绘制路线图,倒排工期,狠抓落实,力争把“10有”(有机构、有领导、有专人或队伍、有工作方案、有投入、有行动、有记录、有成果、有考核、有创新)按质按量按时落实到位。 积极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活动,以“从我做起,带动全家,影响社会”为工作思路,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抓好聚焦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媒体、各类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报道学校开展创文工作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到创文中,提高师生的支持率、参与率。各级各类学校引导青少年学生强化责任,争做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者;倡树新风,争做创建文明城市的传播者;示范带动,争做创建文明城市的监督员。 突出“五抓”。一是抓谋划。按照《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和操作手册》,突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总体要求,对照测评标准,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宏观规划和微观调控,切实谋划到位,兼顾到学校、教师和青少年学生,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校长”工程来抓。二是抓责任。主要领导带头抓,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负直接责任;科室人员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加强统筹,形成合力,补齐短板,提升实效,层层压实责任,倒排进度,确保完成2020年工作目标任务。三是抓落实。对标对表,全面把握各项评分标准,按照“每个指标不丢分”“谁丢分谁负责”要求认真落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责任制。四是抓好学校这一主渠道。扎实组织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继续搞好校园未成年人公益广告,讲文明、树校风、明校训,深化文明校园创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持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六项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五是抓好“五会”召开。召开好全市中小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场会、师德师风报告会、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会、校园安全及校外教育机构管理建设推进会,强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依托“三大领域”,进一步健全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发展长效机制。各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工作措施,拓展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为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服务。二是以社会教育为辅助,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等建设和管理的力度,继续推进“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城乡全覆盖,进一步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合力,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有意义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节庆日、寒暑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三是以家庭教育为补充,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力度。提高家长委员会工作水平,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协同教育机制,共同担负起促进和保障中小学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长远,事关全局。我们将继续夯实责任、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的各项工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