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专题--原 >> 正文




“琅嬛福地”里的“善平爷爷”


来源:《普洱日报》 张国营 时间:2020/07/06/ 15:35 点击:

 

张国营

女儿的绘本中有一本叫《善平爷爷的草莓》,老爷爷每年种的草莓,都分享给周围的小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能吃到善平爷爷的草莓。对于一个喜欢书的人来说,也会在“琅嬛福地”遇到“善平爷爷”,他们所分享的书香足以铭记一辈子。

享书之藏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遇到一位姓林的老师。他在当时的农村,可谓藏书大户,组合柜里满满当当都是书,要知道,在想找一本《三国演义》都很难的时间和地方,他不光拥有四大名著,还拥有更多的名著,让初到他家的我们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第一次去他家就开启了我们的借书之路,尤其是我。

我还记得第一次借的书是《傅雷传》和《纪晓岚全传》。因为在他家的时候,他给我们讲了这两本书中的一些段落,像分享会一样,我被吸引住,抢先借了这两本。不过,《傅雷传》看不下去,从头到尾都很沉重,少年心性接受不了。反倒是《纪晓岚全传》很爱读,用的都是轻松诙谐的笔调,当成喜剧来看,欢乐无穷。因为对林老师有崇拜,将他划线的部分都抄录下来,有些很好的对联诗句还会背诵。林老师写在扉页上的原创诗,也会抄背。

那大概是我第一次对文学产生自觉的兴趣,算是启蒙吧。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试着自己写一点诗歌和读后感。即便后来上了初中,仍旧和林老师保持着联系,没有电话的年代,就靠同学传话。一个好朋友正好和林老师同村,每次想看什么书,就让朋友去帮着拿。那时我已经从对历史的关注转移到古典小说上,喜欢读《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小说,还要瞒着父母,将书装到口袋里,晚上趁父母都睡着,再读个饱。虽然每次他都会让朋友带话来说“学业为重,少看闲书”,但每次必定会将我想看的“闲书”借给我。

后来听他讲起当年买书的经历,都是背着书走路回家,脚走疼了、背勒肿了,买一次书如同唐僧取经一样。辛苦得来的书,必定倍加珍惜,借书应该是一件不舍得、不情愿的事情。我那时不懂事,没有想过这一层,觉得有求必应是天经地义,其实这是珍惜之上的分享,极为可贵。

前段时间一位同学发来消息,看到我在整理书,他说想起当年去林老师家,把书柜弄得乱七八糟,不知道后来老师又费了多少时间才能收拾整理好。我想起往事,满怀感动,是啊,借书时他是不舍的,整理书时他是疲累的,但从未对我们稍假辞色,每次都是微笑地注视,让我们眼睛甜、心中也甜。

享书之美

高一的时候,通过班级语文老师认识了另外一位语文老师,姓陈,在当地颇有文名,出过诗集,是权威诗社的会员。我们的语文老师见我对文学兴趣浓厚,就将我介绍给陈老师。一聊之下,和陈老师很投机,就在他的指导下,读一些文学作品。

他和我约定,每周日上午去他家“上课”,挑一本文学经典作品来细细品读,首选是《西厢记》,他说:“读这样的书,能让人唇齿生香。”他将自己收藏的好版本拿给我,一人一本,一句一句地诵读和讲解。如今还记得他坐在书桌旁,我在他旁边,听他讲“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只是后来学业繁忙起来,这种学习就中断了。

他还推荐给我余光中、白先勇的书,认为这两位的文字有古典美,给我开了阅读的眼界。那年中秋,他邀我去他家过节,一边包饺子,一边说着关于中秋的诗词,我只想得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现在想想,他对我是抱有极大期望的,所以愿意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这是一种大量阅读之后的美学分享。因为陈老师是纯文学爱好者,所以他读的书“路子太正”,我当时还迷着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且是爱不释手,在这方面就没有共同语言,久之,我把精力都花在武侠小说上,对话也就越来越少。

不知道他对我是不是有些失望,虽然我并不后悔自己那时的阅读选择,但对他总是有些抱愧。毕竟我能感受到“诗学晚唐,词学北宋,崇尚典丽华美”的他倾注的心血和分享的读书之美,可惜于我倒像是明珠暗投,但求学时的点点滴滴至今仍在心头。

享书之思

高二那年,班里来了一位姓白的语文老师,第一课讲的是苏轼的文章,她性格开朗,声音洪亮,既引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也提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还说苏东坡是“理想的男朋友”。她的课有趣也有料,听了让人着迷,我就总跑到她的办公室,向她请教一些读书的疑惑,她逢问必答。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她不再教我们班,但我和她的感情没有断,还是会去找她,经常去她家里。

那时候以余秋雨《文化苦旅》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很流行,她告诉我,这个系列里最好的一本是夏坚勇的《湮没的辉煌》,这本书的文字是“黄钟大吕”。我找来读,一下子就爱上,后来只要是遇到夏坚勇的作品,都会读一读,包括《大运河传》《绍兴十二年》。

很多个周末,我来到她家,一待就是一个下午,和她漫无边际地聊着读书的所思所想,她会安静地听我说,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我已经记不得聊天的那些内容,唯独白老师站在窗子边镶嵌在阳光中的身影很清晰。与上面提到的陈老师不同,白老师偏爱的是豪放派,她的行事做派就带有豪迈之风,哪怕是下厨做饭,都是雷厉风行,又快又好,至今还记得她做的“黑白菜”是那么好吃。

我在白老师那里学到了一种读书的思想,就是阅读不能跟着潮流走,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她并不排斥拒绝潮流,所以风靡一时的“文化大散文”能入她的眼,而且她读了不同作者的作品,根据自己的思考来判断和分享给更多的人。《湮没的辉煌》不是销量最好的一本,甚至真有被“湮没”的可能,但因为她的分享,这位作品数量不算多的作者,被我这位读者钟爱了十多年,当了媒体人后,我还在报纸上写文章推介他的作品,向更多人分享这个阅读的“发现”。

如今,白老师虽然已经“乘风归去”,但她热爱阅读、独立思考、分享发现的精神,在时间的朱阁绮户中转绕低回,照进往后的无尽岁月。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悦”读书“悦”分享 下一篇:书的“彩虹桥”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