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党建 >> 正文




江城县:以党建为抓手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0/11/20/ 10:28 点击: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白斌成 田婷)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突出党建引领,着力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上下功夫,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共治善治新格局。江城县持续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推行“能人”治村,采取在现任村干部中择优“留”,农村创业致富能人中择优“推”,返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择优“引”等措施,选好配强村干部,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全县7个乡镇52个村(社区)100%实现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优化村民自治实践,在乡(镇)党委、村党总支的引领下,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了557支“新时代边境先锋队”。通过“先锋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层治理方式,走出了一条“村人治村”“组人治组”,以基层党建促群众自治、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厚植产业发展根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江城县坚持产业进村、覆盖到户,立足资源优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要支撑,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6亿元,实现户有项目扶持;全县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4330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968人次,实现户有致富技能;全县有13个农业龙头企业、2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54个种植养殖大户与100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实现户有主体帮带;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1504人,实现户有稳定增收渠道;全县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25万亩,农村人口人均产业面积超过12亩,实现户有产业支撑。同时,江城县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推行“支部+”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营、利益联结”推行“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了在党组织引领下的农村利益联结机制,49个村(社区)建立由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合作社社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提升了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蓄聚乡村发展活力。江城县着力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推动乡贤智力、资金、人员等精准回归,挖掘重用“土专家”“田秀才” 聚力人才振兴。实施“归雁兴江”行动计划,将引进在外人才回归与大力挖掘培养本土人才有机融合。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县域人才统筹使用机制,组建乡村人才库。同时,规范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运行,加大村组后备力量培养,并申报省级专家基层工作站3个,对接省、市专家服务团开展智力支持服务,有效促进产、学、研结合。制定出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先锋贷”贷款实施方案》,为回归“能人”提供创业资金扶持。

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尚。充分利用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小广播大喇叭”等有效平台,强化宣传让乡村振兴政策、理念深入人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创新农村基层自治模式, 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以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振兴。坚持村民小组自治,实行民主管理;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法治新村;坚持以德治组,倡导文明新生活。每年在全县各村民小组开展好村寨、好家庭、好党员、好干部、好妇女、好青年等评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全面从严治党】澜沧县启动党风廉政建设责 ... 下一篇:和平镇以党建促乡村振兴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