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观点深度 >> 正文




让文明的风景恒美底色常新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0/11/21/ 11:11 点击:

 

本报评论员

多年努力,终告功成。普洱市在全国113个地级提名城市中,以排名全省第1名、中国西南地区第2名、全国第16名的佳绩,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市上下无不欢欣鼓舞。荣誉来之不易,是对过往众志成城艰辛付出的最好回报,也对普洱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倍加珍惜荣誉,守护好这一“金字招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久久为功,让文明的风景恒美、文明的底色常新。

要对文明城市有更深刻的认识。文明城市的内涵非常丰富,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的城市。文明城市的外延非常广泛,包含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需要以“在路上”的心态,常抓不懈,绵绵用力,稍有停顿,都有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是“加速器”,绝非“功劳簿”,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才会让这块“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要对文明建设有更笃定的坚持。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城市的核心灵魂,贯穿到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贯穿融入结合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突出市民素质建设,突出软环境建设,突出城市文化建设,突出社会风尚建设,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育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围绕讲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树新风,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规则,建立和谐清新人际关系,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推动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要对惠民利民有更务实的举措。城市的核心是人,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让文明城市进一步惠及群众、造福百姓。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做到保护自然景观、延续历史文脉、保持特色风貌、宜居宜业宜游、增强发展活力,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创建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文明城市,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加大以城带乡力度,着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支持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共建、统筹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文明创建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和底色,风景之美有赖于持之以恒的珍惜和提升,底色之新有赖于永葆初心的前行和巩固,让我们以此项荣誉为新起点,再出发再奋进,交出更加优异亮眼的“文明答卷”。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要一以贯之 下一篇:忠诚就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