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倍加珍惜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全面巩固提升创建工作成果 >> 我们的荣誉 成就宣传 >> 正文




创建“文明实践之城”打造“人民满意”的文明普洱


来源:《普洱日报》 于飞 时间:2020/11/25/ 10:49 点击:

 

(资料图)

普洱日报讯(记者 于飞)六年创文路,梦圆在今朝。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普洱市紧扣“人民”做文章,将“人民满意”作为创建工作的最高指标和最终追求,坚持市民素质提升与城市品质提质同步推进,积极创建“文明实践之城”,为打造“人民满意”城市凝聚文明的力量和持久的精神动力,注入明亮而又深厚的文明底蕴,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广大人民群众为生活在这座城市而自豪。

坚守为民初心

让文明创建“立”起来

“自打我踏入普洱的第一天起,我就被普洱满眼的绿色与市民的文明素质深深吸引与感动。这里特别适合居住和生活。”在普洱工作、定居近十年的山东人刘先生感慨地说。近年来,像刘先生这样来自其他城市的异乡人选择普洱作为第二故乡的市民以及到普洱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加,正是因为普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将文明创建“立”了起来,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普洱停下了脚步。

据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普洱通过对标“五个坚持”、做到“五个到位”、注重“五个结合”来抓实抓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措施得当,成效明显。首先,坚持“一把手”、精准对标施策、全民参与、自治法治德治、品牌打造抓创建;其次,做到工作落实、日常监管、硬件提升、软件保障、宣传发动五个到位。最后,注重将文明城市创建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打造“全国志愿之城”“全国阅读之城”相结合,把普洱建设成了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普洱。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1221支志愿队伍和5万多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心理咨询等工作;共建成县(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乡(镇)级文明实践所108个、村级文明实践站1056个;共建立志愿服务组织3000余支,招募注册志愿者20万余名,志愿服务小时数累计达1500万余小时,常态长效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

突出惠民重心

让文明创建“暖”起来

思茅区月光小区居民李大爷是地地道道的思茅人,他亲眼见证了这几年普洱的变化:“我们普洱除了硬件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变化最大的是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让我们普通市民感到特别的温暖。”的确,普洱通过突出惠民重心,营造了和谐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了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文明创建“暖”起来,让普洱成了一座有温度的文明之城。

普洱通过开展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大力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文化品位。具体来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改造绿化面积20余万平方米,改造公交站台180座等;改造和拓宽旅游环线,打通城市微循环,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强力整治“城市病”现象,并对226个小区存在的“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治理,对204个老旧小区进行提升改造,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营造了和谐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

普洱还积极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和传统村落建设,创作推出了一批弘扬主旋律的民族文化精品;以推进法律进机关、学校、乡村、企业、社区“五进”为抓手,坚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全民阅读活动,着力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普洱更是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评选新时代普洱好少年,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我和我的祖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30余项系列活动,打造“小小茶艺师”“春蕾关爱女童”等9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常态化工作品牌,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对辖区内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规范管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利民恒心

让文明创建“强”起来

用心专心恒心,方能爱民为民利民。普洱以利民为重点,通过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强化文明创建动态管理,持续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让文明创建“强”起来。

先后制定印发《普洱市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普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分解》《市民文明手册》《普洱市文明礼仪手册》《普洱文明行为20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法规形式颁布实施《普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文明创建工作体制机制,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效推进各项创建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

深化五大创建活动,让文明实践有维度。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和文明家庭广泛深入开展,各级文明单位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等献计出力,成为推进文明实践的中坚力量。

评选了第五届普洱市道德模范11名,提名11名,推荐普洱身边好人8名,并在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修订完善和广泛发放《诚信普洱倡议书》《绿色生活小常识》《普洱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深化移风易俗 助推疫情防控”倡议书》等;围绕传统美德、家风家教绿色低碳、诚信普洱、文明旅游等内容开展各类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督促乡村健全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浓厚创建氛围,文明之风已成为普洱大地的时代之风、奋进之风。

如今的普洱,全城绿意盎然、道路干净整洁、市民文明有礼,形成了全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现在的普洱颜值高、环境美、适合居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人民满意之城。生活在这样一座文明城市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思茅区政府小区居民刘阿姨高兴地说。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城市更有颜值和温度 下一篇:创建“康养之城”打造“和谐宜居”的文明普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