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总给我们最多感动,无论在何岗位、无论是何年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奋斗,正是无数个体焕发出的力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每一个人都了不起,每一位新时代的奋斗者都值得点赞。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每一个平凡的你我都心怀美好梦想,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一步一个脚印,以奋斗的姿态砥砺前行,书写更加波澜壮阔的画卷。 白心学:党的政策的“宣讲达人” 本网讯 提起白心学,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干部群众大多数都认识他,这位爱往基层跑、以农家小院作讲台,为群众宣讲党的政策的“宣讲达人”。 白心学先后在县乡中学、县委宣传部、县委政策研究室、县委党校任职,长年累月研读党的政策理论,注重思考和知识积累,长期练就的讲台表现力和语言感染力,使他的宣讲通俗易懂、活泼生动,深受干部群众的好评。参加工作23年来,他不忘初心,认真工作,积极奔走在江城县各行各业、基层农村进行宣讲,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企业、学校、村村寨寨和千家万户,在三江大地上践行着一名新时代党的政策传播者的使命。 宣讲进基层 架起党群连心桥 脱贫攻坚以来,白心学先后深入全县各中小学校、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警营、村组社区等,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家庭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 他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深入村村寨寨进行宣讲,走遍了48个村委会、4个社区,仅进学校宣讲就达30余场次。2020年6月至9月,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19场次;2021年2月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场次。 他的宣讲以身边的榜样感染人,以现实的故事教育人,用百姓话说百姓事,受到群众欢迎。最忙碌的时候,每天都有单位或村寨邀请他去宣讲,行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去寨子里宣讲时,群众早出晚归搞生产,他就每天6点半起床到寨子,赶在早上8点半宣讲一场,然后晚上8点半,等群众收工回家继续讲一场。一天的宣讲结束后,他回到家已是深夜12点。他说,全县548个寨子中,他到过200多个寨子宣讲。他的目标是把所有的寨子都宣讲一次。 宣讲走出县外 传递江城好声音 2020年5月,白心学代表江城县参加全市党校系统首届精品课评选,向与会的普洱市专家学者作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像军人一样去战斗,坚决打赢打好普洱市脱贫攻坚战》的宣讲。2020年6月应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邀请,白心学为400多位干部群众作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更加幸福的生活》的宣讲。2020年10月应普洱商会组织的邀请,白心学为江城湖南商会、三江商会和思茅川渝商会的近60位企业家作了《理想信念是云中的光,水中的盐,骨中的钙》的宣讲,鼓励企业家们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应普洱市妇联的邀请,白心学还为全市基层妇女干部、100多位机关妇女干部们作了《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在为普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无悔奋斗中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姿的光彩》的宣讲。2020年11月30日,他到江城县国庆乡和平村委会老余寨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视频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 在县委党校工作3年以来,白心学个人宣讲就达450场次,听众达4万人次以上,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宣讲达人”,就如他的座右铭“四个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万堂课,进万家门一样,他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在讲台上辛勤耕耘,为全县干部理论武装工作、为广大基层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2020年9月1日,白心学被表彰为2019—2020年度云南省党校(行政院校)系统优秀教师。(江城县融媒体中心) 苏平: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三级警督
本网讯 2020年10月12日,公安部授予云南普洱边境管理支队江城边境检查站民警苏平三级警督警衔,这是该支队现役士兵转改招录民警中首次授予警衔级别最高的人员。苏平因工作成绩突出,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1979年,苏平出生在景东彝族自治县大街乡气力村,跟父母住在土坯房内,重重大山牢牢锁住了村民走出大山的梦想。 1997年,在解放军部队服役的堂哥往家里寄了一张立功喜报,受到激励的苏平决定参军报国建功立业。入伍后,苏平被选入炊事班。“你做饭还可以,军事水平怕就悬了。”一个同年兵多次质疑苏平的军事素质。年轻气盛的他拉着这个战士跑了5公里,结果赢得很彻底。从此,再也没人质疑炊事班的军事素质。但比拼后,苏平却产生了强烈的本领恐慌,他担心别人质疑自己的学历和工作水平。 2002年9月,经过自己不断努力,苏平取得了高级中式烹饪师资格,2008年1月,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他成了具有大专学历、专业特长的有为青年。 从199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苏平21年的军旅生涯中,工作单位先后有原红河公安边防支队、原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但工作岗位一直是炊事员。 2019年1月1日,原公安边防部队改革,走出大山21年的苏平选择回归大山。“我是从大山里出来的,当然要回归大山”。2019年2月16日,苏平以移民管理机构转改招录民警的身份,来到祖国西南群山中的江城边境检查站开始了戍边卫国的新征途。 江城边境检查站扼守边境地区通往境内的交通要道,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是保障境内安全稳定的战斗堡垒,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对民警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从食堂到执法执勤现场,从炊事员转变为执法执勤民警,苏平迅速进入角色,像一个学童一样,在执勤现场弯腰向青年民警求教盘查技巧、查验方法,在深夜拿起《查缉案例汇编》《查缉手册》等书籍深入研习……他要尽快在新的战场上有所作为。 2019年11月30日上午,苏平与战友在公路上开展公开查缉。中午11点20许,一辆无牌摩托车在距离查缉现场30米的地方突然掉头,苏平发现可疑情况后,立即叫上战友进行追击,在追出约3公里后,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从该摩托车货架上的编织袋内查获冰毒、海洛因11.2公斤。 成功查获毒品大案并被荣记三等功的苏平说:“以前认为边境没那么复杂,但在我查到毒品后,才知道边境真的很需要我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苏平在被授衔的当天向党旗郑重宣誓:“这是一个新的征途,组织授予我这么高的警衔,既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要守好边境,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通讯员 雷跃 文/图) 向彦铭:坚持手工“匠心” 守护品质“初心”
普洱日报讯(记者 粟利 文/图) 传承古法制银技艺,融入现代创作新意,土生土长的80后普洱小伙向彦铭用手中的小锤,“丁丁当当”敲过四季更迭,把锻打、錾刻、花丝等传统工艺融会贯通,创立汤师傅手工银饰品牌,传承普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普洱传统手工银器制作工艺,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喜爱银器文化和普洱茶文化。 做好传承 扩大“老品牌”的吸引力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曾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昔日古城的辉煌景象已留在了历史的时空里,银饰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特点沿袭至今:1907年成立民族手工联合社,1956年更名为普洱民族五金厂,2006年改制更名为普洱民族饰品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创立汤师傅手工银饰。向彦铭是汤师傅手工银饰品牌创建人、普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银器制作传承人。 向彦铭从小对奇妙的银饰工艺着迷,一有空就跟着师傅们学习,梦想成为一名工艺大师。向彦铭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眼看着身边的传统手工银器制作工艺日渐没落,心里非常着急。“这门优秀的传统手艺如果失传就太可惜了,一定要想办法传承下来”。向彦铭下定决心后,先后前往大理、北京等地学习,再融合本地民族元素进行创作。 “汤师傅”品牌创立后,向彦铭设计制作的《菊花项链》《吉祥宝象壶》获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十一、十二届“工美杯”银奖,《聚壶》获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举办的“一带一路文化艺术节暨手工艺大师精品展”金奖等,有9项银饰品被云南省轻工厅、省民委评为优秀民族用品,有8个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公司被国家轻工部、国家民委、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指定为全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同时,“汤师傅”在宁洱县江西会馆设立形象店,向彦铭主持研发制作的上百个银饰手工制品,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经常受邀参加各县节日庆典的银饰纪念牌、民族服饰等制作。汤师傅手工银饰遵循手工、纯银、精致的原则,在手工工艺、技艺和关键工艺方面精雕细刻,推出了一批批造型独特、形状各异、极具观赏价值和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民族银饰品。 “我就是喜欢手工的东西,有温度、有特色、有内涵。”正在为姐姐挑选银葫芦项链的胡海燕说。像胡海燕这样的“忠实粉丝”不在少数,杨羽就是其中之一。杨羽之前买过瓷包银的茶杯,用得非常舒心,于是又定制了一个纯银茶杯,用于日常品茗。“汤师傅”家的茶杯又新颖、又实用,非常适合我这样的爱茶之人。”杨羽如是说。 积极创新 提升“走出去”的竞争力 “只有创新,才能走远”,向彦铭说,银饰是生动的、鲜活的,绝不是简单的首饰制品,只有用好作品说话,传统银饰技艺的传承才能延续。近年来,向彦铭在认真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银器制作技艺,有机融入现代元素,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活力。 向彦铭专注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银饰文化,拜国际工艺美术大师寸发标为师,学习民族饰品的制作创新技术,拜CGC国家注册珠宝玉石鉴定师、FGA英国皇家珠宝学院鉴定师杨娜为师,学习珠宝的鉴定知识,获NGTC珠宝鉴定师资格证书。他还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班,获得学习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向彦铭在自我提升的同时,积极进行授徒传艺,培养传承人。向彦铭说,要想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需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它的价值,并加入这个行业。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也可以是年轻的。”向彦铭直接对接顾客、了解顾客需求,制作出更多顾客喜爱的产品。位于思茅区阳光悦城的汤师傅手工银饰店不仅有喜爱传统手工的中老年人,也吸引了不少追寻时尚潮流的年轻人,戒指、项链等产品深受青睐。 在向彦铭眼里,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他说,一件事,坚持做5年、10年没有什么,但坚持做30年,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今后要继续保持初心、维护信誉,不仅守业、还要拓业,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让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张云华:做好汽车维修工作 竭诚服务广大客户
本网讯 张云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10月生。由于家庭贫困,他15岁就辍学回家,听从父亲“学一门手艺,饱一辈子”的嘱咐,开始了汽车维修生涯。历经22年的磨砺与坚守,张云华现任景东彝族自治县嘉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售后技术总监,统筹管理两个修理厂,兼任景东职业高级中学汽修班外聘教师。汽车维修技术过硬的他在2019年普洱市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荣获汽车故障检测诊断项目普洱市状元称号;在2019年云南省机动车行业绿色维修技能竞赛中,荣获汽车空调故障诊断专项第一名。 潜心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景东嘉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有职工60名,是广汽本田、一汽大众、哈弗、长安等10余个汽车品牌的授权服务站。作为技术总监的张云华带领团队秉承企业“诚信为本、精益求精、专业对车、诚意待人”的服务理念,以“点滴做起、重在执行、贵在坚持、创造优质”的工作理念,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行业树立了服务标杆,集团于2018年通过国家放心汽修企业认证,连续五年荣获国家诚信修理厂表彰。 张云华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定期带头学习党史、党章知识,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熟识汽车的各种性能,熟练掌握汽车故障排除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充分展现工人阶级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张云华带头认真学习落实公司和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每月15日为企业安全排查日,28日为安全会议日;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截至目前共修好车身整形机30台次、拆胎机20台次、洗车设备8台、调漆设备15套,为公司节约维护费用300多万元。 用心服务 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张云华说,客户满意度是检验服务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要时刻以客户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想客户所想,做客户所需。每天晨会,他都带领员工总结前一天的工作,对遇见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公布解决方案,每天下午对当天布置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工作中坚持时时处处讲风格、作表率,严格要求自己、宽厚待人,做到利益面前不伸手,困难面前不低头。在他的严格要求与监督下,每一个员工都紧紧抓住“质量是让客户满意的第一要务”的工作重心,对简单的问题,做到细致入微,对困难的问题,共同讨论和研究,十年来客户满意度平均达98%,据客服部的统计,客户专门致电到公司领导办公室表扬售后部300余次。 奉献爱心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张云华定期组织部门职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共组建了“嘉辉环保志愿队”“嘉辉抗旱宣传队”“嘉辉抗洪、抗震志愿队”“嘉辉社区帮扶志愿队”4个志愿队,他们积极参与尊老敬老、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植树造林美化亮化城市等活动。2017年底景东嘉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脱贫攻坚联系点转到太忠镇嘎仰村,并在村里建设了100亩“稻田养鱼”示范基地。为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张云华常常利用下班时间到田间地头和群众一起干活,并教授养鱼技术。 褪去艰辛与汗水,迎来青春的繁华与绚烂,张云华的坚持照亮了青年人的成长之路,现在,他仍然埋头在一线,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团结带领职工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提升地方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能力贡献力量。(景东县总工会)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