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身前是国门,身后是家园! 每天,普洱市投入边境疫情防控的联防联控力量2.67万人次,日夜守护在486公里边境线上,守护着身后家园的安全。 “请党放心,守边有我!”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边境战“疫”一线,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勇做直面危险的“逆行者”、攻坚克难的“冲锋者”、保护群众的“守卫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疫”线守边人的守边故事…… 守护家园,我们没有退路 讲述人:郭春祥 我和几名同事被分派到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一个抵边村寨,尽管来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到现场后,巡护路途的艰险,生活条件的艰苦,对于能否圆满完成任务,我们“没了底”。这里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曾经边民互市往来频繁,漫长的边境线上遍布密林小道,人员越境防不胜防,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巡护的道路崎岖陡峭,荆棘遍地,蛇虫频出,加上目前是雨季,湿滑难行,第一天,同事传来消息称其所在的小组已有两人“挂彩”。 作为突击队,我们除了日常边境线巡逻值守和应急处置外,还要参加摸底排查工作,排查外来人员、“三非”人员,协助边检、边防、公安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利用轮班间隙走村入户,做好边防政策法规的教育普及,宣传发动群众,完善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同时,做好信息发现、收集,重要情况第一时间上报。 “尽管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因为身后都是家人!”突击队员岩噶说,作为有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也作为本土的民族干部,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岩噶就主动报名参加了突击队。因熟悉少数民族语言,基层工作经历丰富,他承担了我们包保段的段长职责,负责我们小组的工作统筹。 按照工作安排,突击队员粟多良应该在半个月后才加入巡护队伍。“我刚动完手术,回家也是休病假,不如留在这边给你们做后勤。” 粟多良坚持留下,在他的操持下,我们这个“家”的保温壶里永远都会灌满热水,住处简陋但整齐干净,雨水淅沥的夜晚,锅里会备着热气腾腾的姜茶,偶尔摘一些可食用野菜,美其名曰为大家改善伙食……这些是他眼中保家卫国的“力所能及”。 从居住区到换班执勤点,需要步行半小时以上,长期的雨水冲刷,道路早已“面目全非”,峭壁下的通道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旁边就是落差数十米的山坡,看似短短两公里的巡护路段,需要巡护队伍一步步去丈量。我们笑言:“来这里以后身上就没怎么干过,湿淋淋地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身体苦,但心里甜!村民为我们送来自家种植的蔬菜,还免费提供洗漱场所;流动货车商店老板不时也会赠送我们免费的水果;因为害怕自己睡觉打呼噜影响到其他队员休息,进而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一位大哥主动提出睡在隔壁堆弃杂物的房间里,他的床仅是两个椅子和一块木板搭成…… “我们在这里的价值意义就是想方设法阻断境外疫情流入国内,守护好一方百姓平安。”这是我们突击队员的心声。舍小家,顾大家,国有所需,我们必当有所应、有所为。 坚守的力量很迷人 讲述人:刀丽华 ●2021年2月10日(农历二十九) 天气阴 温度16度 早晨 7点: 去超市购买去牛洛河七队疫情防控边境堵卡点值勤三天8个人所需要的物资,找一辆拉人的车请师傅帮忙拉下去卡点。 早晨7点20分:考虑到换班的时候晚,没有回城车,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骑上自己的小摩托。我戴好安全头盔,准备出发去牛洛河七队疫情防控边境堵卡点去换晚班的同事回县城,一路上,虽有寒风,但是有雾有景,还不错。 早晨8点:来到堵卡点上,同事对前一天卡点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我做好交接,同事返回县城,我留下开始配合辅警和民兵做好来往路人和车辆的登记、测量体温。铁皮房内还有晚上值勤换班的辅警和民兵在稍做休息,10多个平方米的铁皮房内,满满当当铺满了简易床,每天疫情防控卡点的这几号人就是挤在这里和衣而眠。因为单位里考虑到我们女同志不方便,所以三天一轮的值勤都是一个男同志和一个女同志换班值勤,女同志值白天,男同志值晚上。 卡点两个民兵准备骑上摩托车,带上扩音器开始每天的日常巡逻,每天边境巡逻路来回有40公里。他们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检查边境线上有没有可疑的偷渡人员,同时向周边村寨里的老百姓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政策。 上午10点:因为临近年三十,今天回江城的外出务工人员及过年走亲访友的人多了很多,登记本登记得满满当当,辅警和民兵按照流程做好车辆的问询和消杀,我配合做好基本信息的登记,强调大家要扫健康码和行程码,绿码放行,回江城途经的城市及所乘坐的交通工具要一一报备。 上午11点30分: 卡点开始升起袅袅炊烟,驻守卡点的民兵蒋弟和李江开始着手今天的午餐,今天的午餐有西红柿炒鸡蛋、面瓜汤、炒白菜、腌菜炒肉。 中午12点30分:大家吃好午饭,换班打一个盹。 下午2点30分:镇上的领导来看望慰问检查工作,认真检查了我们登记的台账和每天的巡逻记录及消杀情况记录,叮嘱我们注意事项。 下午4点30分:今天附近的老乡家里杀年猪,快要过年了!老乡热情地邀请我们卡点的人去他家吃杀猪饭。我们婉言谢绝了老乡的好意,这个时候,疫情防控值守比过年吃杀猪饭更为重要。 晚上7点30分:换晚班的同事下来换我回县城,明天早上我继续下来换班。 卡点有个辅警说,他们从去年开始在勐烈镇大寨村吊竹林这个卡点做疫情防控值守,眼看着卡点周围的竹子从笋子变成青翠的竹子。现在入冬了,竹子变老了,他们又换到牛洛河卡点值勤,现在又开始要看着芒果树花开花落挂果了! 如此周而复始,一天天单调而简单的重复着…… 疫情防控就是命令。2021年1月7日,我清楚地记得,县里开始在原有的疫情防控布置值勤卡点的基础上又再次增加新的卡点,增派新的人手,各个单位基本都是能抽下去边境一线值勤的都抽去了。有些双职工家庭都是夫妻俩各自驻守一个山头,但大家都毫无怨言,有国才有家啊! 这种坚守的力量是多么迷人啊! 践行入党誓言 就在此时、就在脚下…… 讲述人: 李世华 7月17日,云南省召开疫情防控大会,要求各抵边州市迅速行动、落实措施,筑牢国门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确保万无一失。普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连夜研究方案。作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文稿组成员,当晚我在办公室忙活到凌晨两点多。我有一种预感,我将奔赴边境一线,具体到哪里,不得而知。 到梦开始的地方去 7月18日,普洱市召开强边固防突击队动员培训大会,作了具体分工。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和同事刘光红作为第一批突击队员先赴一线,成为全市七百二十九分之二。会议明确要求,第二天必须驻扎到点上。牢记带着责任来,凯旋平安归的叮咛与嘱托,我们开始忙活起来,购买迷彩服、长筒靴、电筒、背包、雨衣、被褥……氛围上来了,我的心情也开始激动起来,位卑未敢忘忧国啊! 我们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奔赴西盟县勐卡镇。一路向西,西盟佤山、勐卡镇……我看到了,党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我听到了,阿佤人民再唱的新歌……时间仿佛在我尚未发现的深层次规律中完成了一次轮回:2005年我到勐卡镇任教,2008年离开勐卡镇到县城工作,后来又到市上。现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使命,我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那些年,正值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我和西盟二中的同事们怀着火一样的热情抓控辍保学,走村串户,做家长、孩子的思想工作,那是一段五加二、白加黑的日子。 一竿子插到底的突击队员 在勐卡镇,党委书记魏红萍、镇长余浩第一时间召开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尽管我们的到来给他们增添了新的工作力量,但从他们凝重的表情里,我还是感受到了打持久战之后人困马乏的疲惫和在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加大之下那种无可奈何又不得不快马加鞭全线出战的复杂心情。毕竟,他们已经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奋斗了好长时间。然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风险角度讲,每一天努力的成果都会在当天归零,一不留神一切就会前功尽弃,这样的责任无人能够承担。 统一思想、明确分工,所有人立即进驻抵边村民小组。我被分在马散村。马散是勐卡镇的边境村,分为大马散和小马散,边境线长达5.7公里。我们的临时住所就在大马散。 国家政策好,地方党委政府下了大力气,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谋发展,如今的马散换了人间。当年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稳固的安居房,部分人家盖起了二层的小楼。 到马散第十天了,雨还是铺天盖地,一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衣服晾晒了三四天还能拧出水来!我问佤族同胞,这雨下了多久了,他们说下了好久了,根据以往经验,要下到十月份。 抵边临时住所没有搭建好之前,我们一行20人先住在一个叫大马散的寨子里,分了大组和小组。我和市金融办的杨槛玮、县自然资源局李怀生和刘颖铭、县民族歌舞团的尼碗以及马散村民兵田忠文、岩专、岩冲、岩里、岩岗为第三大组,负责2.4公里边境线24小时不间断巡逻。其他同志也按照市、县、乡、村的人员配备组成巡逻队,各负其责开展工作。我们大组又分为五个小组分时段巡逻。执勤巡逻地段距离大马散寨子六、七公里。从寨子到巡逻点的路如同一根长竹竿,从山顶直插河底,我们每天沿着竹竿往下滑,一个小时到达巡逻地段,巡逻6个小时后交接班,然后沿着竹竿往上爬,一个半小时后才能把即将散架的自己摆放到寨子的临时住所里! 每天,我们走出村寨,上坡下坎,穿过玉米地、稻田和丛林,抵达河底,来来回回走在原始森林里,初步测算,每天步行大概20公里。为了预防蚊虫叮咬和毒蛇,巡逻时我们都是全副武装,背着背包,戴着帽子,穿着雨衣、雨水鞋,手捏一把长刀。夜间巡逻再多一把手电筒。背包里装着风油精、清凉油、水、零食和电棒。全副武装防住了蚊虫、防住了雨水,但一行走,体温升高,巡一圈下来,外面全是水,里面全是汗,衣服、裤子、袜子全湿透。 我从心底庆幸自己是个农民的儿子,从小练就健康的体魄和野外生存的常规本领,如今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驾轻就熟地开展工作。 我也幸运能够在马散遇上这个大家庭一样的团队。市、县领导非常关心我们,陆续前来慰问,并和我们一起到一线巡逻值守,分析研判形势,提出指导性意见。镇党委、政府关心我们,给我们安排了临时居住点,安装了洗澡用的热水器,请来了村小学食堂的厨师为我们烧火做饭,送来了取暖器给我们烘烤湿衣服。每个大组有一个段长,均有县级相关部门派出人员担任。段长们工作认真负责、对队员关心关爱。 我也从心底感恩我能够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国度和伟大的时代,在国家和组织需要的时候,在我年富力强之时奔赴强边固防第一线,以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民的身份挺直腰杆、理直气壮的在广阔的边境一线行走。特别是站在183界碑前,看着沟壑纵横的群山,目送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的南锡河水注入界河南卡江,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更加强烈和浓厚! 党旗在抵边村寨高高飘扬 马散村设有1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有35名党员。叶春兼村党总支书记和主任。脱贫攻坚不但加强了村村寨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了乡村产业,也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锻炼了基层的干部队伍,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夯实了基础。 突击队进入马散村后,立即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正常化、规范化。我们与叶春进行了座谈,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好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作用交换了意见;与村委会一起召开了党员大会、群众会,对疫情防控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整合了突击队、村组干部、民兵和群众几股力量,进一步深化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举措,织密边境管控和疫情防控网,以确保履行好守边有责、守边负责、守边尽责的神圣使命。 想想,能在我热爱的土地上挥洒热血和青春,我何等荣幸!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最基层有我;脱贫攻坚战役,主战场有我;疫情防控战争,边境一线有我…… 看着抵边村寨迎风飘扬的鲜红党旗,回忆入党之时的铮铮誓言,我初心不改,践行入党誓言,就在此时、就在脚下…… 愿人间皆安,我们一起去诗和远方…… 讲述人:李国昆 2021年2月19日,我接到任务:“回去准备下,准备去孟连。”命令简单明了,我知道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与重托。做了简单的准备,2月23日早上8点,我们出发了。 当天,我们抵达了孟连县一个叫芒信的边陲小镇,沿途都是各地州市抽调来的民兵队伍驻守的疫情防控检查站。随着大巴车在一个活动板房建成的隔离点停车,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芒信200号边境通道一区隔离点。春节前就来支援的同事和医护人员看到来换防的我们欢呼雀跃,做了简短而细致的工作交接后,他们走了,我们留了下来。 我们的生活区在国际物流通道200号道路旁,宿舍紧邻的通道重车过磅房。在跌宕起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鼾声中和来来往往的重车过磅声中熬过了第一夜,两三天后才逐步适应了这种热闹非凡的午夜交响。 在隔离点,公安民警主要负责安全保卫工作,芒信隔离点一区的安保组由我负责。随着气温的升高,加之活动板房的隔热效果不是太好,被隔离人员的情绪波动很大。为了安抚他们,我每天操着蹩脚的普通话通过监控广播与他们沟通交流。医护人员每天要对被隔离人员进行两次体温检测,医护人多为女性,而被隔离人员大多为外省籍年轻男子,各种人员混杂,危险系数高。每当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我们得时刻在监控内跟着他们,当他们的眼睛和后盾,保护好他们。就这样,彼此照应、相互照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隔离区与邻国仅一步之遥,每天早晨太阳从邻国山头慢慢升起,傍晚从边境慢慢落下。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重复着。虽然生活艰苦、枯燥、压力大,却没有人叫苦,而是争取过得丰富多彩。我们专班的一位大厨每天为我们变着花样的做各种可口饭菜,还让我们吃到了真正的家乡味道。专班的工作队员大多数是年轻人,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工作之余就爱在附近的山头瞎转悠,没几天,几个年轻人就把附近山头跑个遍,哪里有小箐,哪个箐里螃蟹多,哪几个小山头上跑满了野鸡都摸清了。与边境检查站的官兵们切磋球技是我们每天下午的必修课,虽然我们队员的球技很一般,但是欢声笑语中锻炼了身体又加强了军民鱼水情,也不失为一段佳话。我们在防控点隔离区伴随着大风卷起的灰尘吃了一顿特别的元宵汤圆,赏了一次祖国西南边陲上特别的明月…… 为了防止偷渡人员非法进入我国,漫长的国边境线上与邻国的每个小路都派驻民兵把守。“你好陌生人,这里是芒信”“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些话写在简易木板上,挂在一个帐篷外。这是驻守在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山头上外来支援的民兵们写的。我们来时,他们已经驻守在那里差不多三月了,没有热水、没有电,指挥部三天为他们提供一次补给。大冬天的,只能洗冷水澡,晴天阳光好时,自来水管被太阳照得发热的一天,两个人勉强可以不用洗冷水澡。他们来时带来的小狗已长成大狗,种下的白菜已经开了花。为了祖国的万家灯火和阖家团圆,他们抛妻别子到这山卡卡里面驻守,把艰苦乏味的日子过出了家的感觉,而且如此豁达、乐观。为他们点赞,也为所有驻守在祖国漫长边境线上防控疫情的无数个“守边者”点赞。 因为疫情防控工作调整,原定的一个月工作任务调整为二十天。3月13日,我安全顺利地回到了家。回家第一夜的梦里依然是通道上那隆隆的车辆轰鸣声、监控室那一排排监控器、队友们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和与家人通电话时既幸福又略带愧疚的表情,还有那块写着诗和远方的木板…… 愿疫情早日结束,让所有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中华儿女早日安全回家;愿人间皆安,我们一起去诗和远方……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