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用血肉之躯筑起边境疫情防控“钢铁长城”


来源:《普洱日报》 张诗韵 时间:2021/08/09/ 12:10 点击:

 

一个点一颗心  一条线一条心

用血肉之躯筑起边境疫情防控“钢铁长城”

有的人从单位选拔,带着使命而来,有的人退伍不褪色,带着荣光而来,有的人从外乡支援,带着温暖而来……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群众以涓滴之力、以必胜之心,严防死守、履职尽责,用血肉之躯筑起边境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守人民安危、护山河无恙。

一个个卡点上坚守着的是一名名默默奉献、辛勤付出的普通人,他们冲锋在前、奋不顾身,守护家人,保卫家园。

我们坚信,疫情终将过去,边境从此不同……

 

苏建波:“临时书记”的“疫”线担当

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诗韵  文/图)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会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查找疫情防控工作的漏洞和不足……”这是普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苏建波到西盟佤族自治县中课镇边境线召开的第三次支委会。7月18日,苏建波和市发改委一行8人第一时间抵达西盟县中课镇以北的边境线。在到达这条将近6公里边境线的第二天,苏建波担任起临时党支部书记。

虽然是临时党支部的“临时书记”,但苏建波丝毫没有“临时心态”,相反他一再强调要有“疫”线担当,他说:“疫情之下,要在边境线用心守住祖国大门,为国家和人民而守、为家人和自己而战。”

边境一线上的“守边战士”

党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战士。苏建波说,来到边境一线,每个人都是战士,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也要切实履行好“战士”职责。

有着25年党龄的苏建波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后,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他明确了支部工作制度,确保每周召开一次支委会,认真向队员们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县的会议精神和要求,听取各党小组的工作近况。同时,研究大家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措施和解决办法,坚定大家共同守边的信心和决心。此外,苏建波还负责统筹协调4个段点的巡逻工作,明确联动模式,努力凝聚4个段点的“战疫”合力,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好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房屋漏雨了苏建波和队员们就用油布盖住屋顶、没有厕所他们就用身边的材料搭建简易木棚、四面透风的小窝棚就是会议室……面对吃、住、行的重重困难,苏建波说,只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切困难都能被克服。

到边境线之前,苏建波一度以为自己会是突击队里岁数最大的,谁曾想自己在队伍里只排行“老四”,最大的突击队员已经59岁了。在细数自己被感动的事里,苏建波被1号段点的老王哥深深折服。在安装太阳能路灯时,自己一次只能扛起一盏路灯,而57岁的老王哥却能一次抗起2盏。“这是很多年轻人没有的体力!”苏建波对老王哥竖起大拇指。安装太阳能路灯从早上8:00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20:00,结束回到住处已经22:30了,自己几乎爬不回房间,而在这样高强度工作下老王哥也并未耽误第二天的巡逻工作。

苏建波说:“一切听从指挥,绝无怨言”的守边誓言给了大家无穷的力量。每天清晨7:00,苏建波按时接过上一班巡逻队员的“接力棒”,开始一天紧张有序的巡逻工作。恰逢雨季,边境线卡点早晚温差大,白天平均气温在30℃以上,夜晚却只有10℃左右。由于地处高位,地形陡峭崎岖,每次巡逻都需耗费大量时间和体力,巡逻归来,苏建波和队员们身上的迷彩服和胶鞋早已被汗水浸透。由于山上湿度大,湿透的衣服和鞋很难晒干。“我都是靠体温来‘烘干’衣物”苏建波开着玩笑。

有困难就解决的“贴心书记”

苏建波说,临时党支部既是边境线上的“战斗堡垒”,也是党员群众的“精神归宿”,有了困难,党组织必须想办法解决。

经过多方协调,苏建波在单位的支持下为边境线争取到了200盏太阳能路灯,一来是为队员们照亮巡逻的道路,保障队员们的人身安全;二来安装到边境线上形成震慑,有力彰显我国领土主权,警告妄想越境的境外人员:这里有一支坚不可摧的强边固防突击队。

除此之外,还安装了4个太阳能发电板,大大解决了突击队员们的用电难题。此次捐赠的价值9万余元的物资,在边境线上充分发挥了保障作用。即便已经是党员群众口中的“贴心书记”,苏建波还是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在谈心谈话中这样评价自己:责任心不够、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团队协作工作还没有到位。

在守边的这些日子里,建垃圾池成了苏建波的一块“心病”。每天大量的生活垃圾不知道往哪儿处理。他坚持巡逻的同时也爱护环境,除了遵守不随手乱扔垃圾的规定之外,他还要求突击队员在巡逻途中遇见垃圾也要捡回来。目前,苏建波和队员们正在仔细规划亲手建造一个既能排水又能焚烧降解的垃圾池。

苏建波还想在宿舍旁边搞一个小菜园,种上辣椒、芫荽、小葱等蔬菜。“现在的食材都是镇上供给,但一路泥泞给运送物资的同志添了不少麻烦,等小菜园种起来,会给镇上节约不少工作时间、减轻一点负担”苏建波说。

这位“临时书记”带领支部党员和广大群众,用点点滴滴的小事诠释了“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精神意志,在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工作中谱写着无怨无悔的奉献之歌。

 

李安坤:把异乡当故乡  坚守边境一线

本网讯   糯福乡洛勐211-212界碑值守点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段村和洛勐村的交汇点,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点位,守好此处的交通要道,对于周围两个村的疫情防控极为重要。李安坤和其他33名强边固防突击队员就驻守在此。

李安坤是昭通人,来到糯福乡执勤点已经两个月了。此次昭通市大关县共召集了150名支援人员赶赴澜沧县参加边境疫情防控。在洛勐211-212界碑值守点有9名来自昭通的支援人员,他们和其他“守边人”一样,每天24小时不定时开展边境巡逻。

看似平常的巡逻任务,也暗藏着许多危险。罗永鑫是一名23岁的昭通籍民兵,一次巡逻任务结束后,出现了过敏反应,呼吸困难,李安坤看到后迅速组织人员将罗永鑫送往乡卫生院就医,经过几天的治疗后,罗永鑫才脱离了危险。

李安坤说,因为山里植被茂密,加上正值雨季,是蚊虫大量繁殖的季节,队员们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各类皮肤问题。

糯福乡洛勐211-212界碑执勤点的管控范围有2.3公里,因为山高路滑,队员们每次巡边都需要3个小时左右。在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大家都没有退缩和抱怨,“再苦再难也要把边境守好”这是作为党员的李安坤对党和人民最真挚的承诺。

除了巡边任务外,李安坤和队员们还要24小时紧盯值守点出入的过往车辆,并进行排查和登记,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员。巡边守边的任务单一却繁重,是边境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值守点的队员们不敢有半点松懈。

疫情防控期间,当地党委政府会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工作之余,李安坤和值守队员们都会到指定点位进行培训,保障每个值守人员都对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李安坤说:“不能因为要巡边值守就忘记了学习,有很多队员是第一次参与疫情防控,要尽快熟悉当地情况,掌握边境防控知识,才能在值守过程中保护好自己,严防偷越国(边)境情况发生。”

糯福乡边境线长56.843公里,和李安坤一样的“守边人”共有943人。他们驻扎在边境线上,24小时全天候无盲区无死角地巡逻值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讯员  彭俊涛  刀剑龙  文/图)

 

李振宇: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本网讯  随着境外疫情形势变化,管住边境、守好国门已经成为了全省、全市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西盟佤族自治县召开强边固防突击队员动员大会后,李振宇便和全县290名强边固防突击队员一起火速出征,奔赴边境一线执行守边任务。

守边第一夜  坐在小板凳上度过

作为驻守西盟县第27分段点的分段长,李振宇和队友们一起日夜坚守,绝不让任何一个偷渡人员入境。

刚到岗的第一天,当得知分段辖区周边无水、无电,车辆无法通达时,李振宇和其余突击队员,凭着“蚂蚁搬家”的执着,在泥泞和草木中一路步行,硬是将帐篷扛到界碑旁。由于缺乏物资,当晚,他们在海拔2152米湿冷的边境丛林里,在小凳子上坐了一宿,扛过了抵边巡逻的第一夜。27分段成为西盟县海拔最高,同时也是抵边入驻最早、驻扎条件最艰苦的“三最”分段。

学党史守边关  每天的标准动作

由于分段的突击队员来自市、县不同部门和岗位,在成为队友之前,大家并无过多交集。为凝心聚力,李振宇积极组建了临时党支部,还把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也搬到海拔2152米的守边一线。

每天夜晚,12小时的上岗后,读党史便成为4人面对艰苦环境的最好精神寄托。李振宇随身携带《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每天认真学习党史知识成为大家的“标准动作”。

该分段的党史学习教育也得到了市委党史巡回指导组的关切,7月31日,市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二督导组不顾路途遥远,攀到抵边驻地,聆听和见证了27分段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苦中寻乐  用乐观精神感染更多人

山上条件恶劣,生活艰苦且枯燥乏味。为苦中寻乐,李振宇用手机真实记录下队员们上岗、巡逻、执勤、生活及休息的点点滴滴——年轻帅气的临时党支部书记赵福广推介巡逻路;魏平大哥在开挖小菜园……

现在,他们的临时团支部书记周旭正在策划通过开展一场读书活动,到社区青少年中讲述守边故事。

驻守在西盟县最高的山头,李振宇和队员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仗的准备,他们给山顶哨所的帐篷穿上了“花裙子”,在山腰盖成了红房子,建成了全西盟县唯一一个“一分段设两个抵边哨所”的段点。

李振宇说:“驻守在西盟县的最高山头,疫情不退,我们不撤,坚决守好边境线,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将新冠肺炎疫情挡在国门之外。”     (西盟县强边固防突击队第27分段)

 

杨明:退伍不褪色  情洒边疆热土

本网讯   军人因使命而生,因保卫祖国而实现价值。在广袤的边疆大地上,每一寸热土、每一块界碑都需要用心去守护。前不久,“普洱首批729名强边固防突击队员奔赴防疫一线”的新闻刷遍朋友圈,市司法局工作人员杨明就是其中的一员。

杨明是一名退役军人,1979年他毅然选择将青春与祖国紧密相连,抱着“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的决心,融入报效祖国的崇高事业中,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不一样的青春选择,决定不一样的人生高度。1982年退伍后,杨明被分配到思茅区商业局工作,后被调入普洱市司法局。参加工作42年来,杨明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并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中去。

面对边境巡逻的艰辛,杨明说:“每次想到我正担负着边境疫情防控的重要使命、护佑着人们和谐稳定的生活,内心就会涌动着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因为我为国家和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说起家里的情况,杨明说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待就业,老婆是下岗职工,虽然身处边境,心里还是时时刻刻牵挂着家里面的事,空闲时杨明会打一个电话到家里,询问家里面是否一切安好,并嘱咐家里人不要过多挂念,完成此次任务后立马回家。

“小李,回来时给我带一片老姜还有一瓶高浓度自烤酒。”小李很诧异地望向他:“杨师,值班不允许饮酒的。”杨明回答:“最近手脚酸痛,我只是想用来按摩一下手脚,治疗风寒性腿脚痛。”面对身体的疼痛和生活的艰苦,杨明没有告诉家里,而是默默承受下来,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舍小家为大家”彰显军人的家国情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到边境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半个月以来,杨明无畏身上的病痛,发挥“退伍不褪色”的优良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加入到本次强边固防突击队当中,当好队伍里的“老大哥”。面对边境疫情,他废寝忘食地在防控点来回巡逻,逢人必查,确保做到对可疑情况早发现、早报告,并配合卫生防疫人员进行体温、核酸检测。一天下来,不知道走了多少山路,年轻人都直喊受不了,可他硬是一声没吭地坚持了下来。快要退休的杨明说:“我要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站好最后一班岗!”(通讯员  李泳剑  张喆  文/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育选并举 管用结合 下一篇:四届市委常委会第189次会议召开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