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罗成建) 歌曲《星星点灯》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歌词仿佛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气馁、彷徨、无助的时候,每一个迷途的少年就像一只迷失在海洋里的小船,需要我们为他们点亮一盏希望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指引他们迷途知返,奋力前行。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然而部分未成年人却因涉世未深、交友不慎、一时激愤等原因不慎坠入犯罪深渊,令人惋惜感叹。对于这些‘迷途羔羊’,我们决不能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谈及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帮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戴璐感触颇深。 近年来,墨江县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机关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延伸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触角,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未检工作格局,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通过建立回归青少年成长关爱服务站、“回归未检”工作室,组建“未检妈妈”团队,成立法治宣教基地、家长学堂,举办“回归心灵花园”团体辅导活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为那些失足的青少年送去了家庭般的温暖和陪伴,用真心真情真爱为他们点亮了人生的明灯。 
△开展校园普法。 关爱未成年人 擦亮未检品牌 教育好未成年人,比办好未成年人案件本身更重要,墨江县人民检察院依托“回归未检”搭建的社会化平台,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司法保护体系建设,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罪错未成年人。 为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态势,墨江县人民检察院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充实工作力量,明确领导小组的职责职能,全面统筹部署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挑选2名具备专业知识、对未成年人保护充满热情的检察官从事未检工作,其中1名检察官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制定出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创建回归未检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及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本着对社会负责、对未成年人负责的原则,该院着力构建扎实的工作体系,依托墨江县司法保护中心,主动强化与公安、法院、司法、民政、教体、共青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定期联系成员单位组织召开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保护工作分析会,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立体”网络。 针对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特点,该院专门建立“回归未检”工作室,建设集心理咨询、案件办理、案件会商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办案区,并以“回归”命名,寓意用温暖的心为迷途的未成年人点亮心灵之灯,为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提供良好场所和环境。工作中,该院将检察文化与关爱未成年人等元素有机融合,设计出专属于墨江未检工作的LOGO,通过形象的徽标推广墨江未检品牌,让社会各界对墨江未检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制作了一批实用、有创意回归未检文创公益宣传品,如书包、文具盒、雨伞等学习、生活用品,用于活动期间向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发放,并结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自编自导自演宣传片、小品、微电影,以生动的形式充分展现未检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举办家长学堂。 借助社会力量 合力护苗成长 “你们就是我的亲妈妈、亲姐姐。”当墨江县人民检察院“回归未检”的检察官、“未检妈妈”再一次对处于不捕、附条件不诉阶段的观护学员小元(化名)进行交心谈心时,16岁的小元抱着“妈妈”和“姐姐”泣不成声。 把检察官和“未检妈妈”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彰显出未成年人对检察官和“未检妈妈”的信任,更彰显出墨江县人民检察院未检工作的人文关怀。多年来,该院一直秉持多元化救助方式,在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的同时,积极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全方位呵护罪错未成年成长,持续提升救助帮扶效果,进一步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扩大司法救助广度,做到“应救尽救”,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守护未成年人,传递检察温暖。 为做实做细未检工作,该院组建了“未检妈妈”团队,聘任25名社会各界爱心女士为“未检妈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与高危或涉罪未成年人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教育引导其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展“未检妈妈”进校园爱心帮教结对活动,以及家庭走访、爱心任务、心理团体辅导等方式,让留守儿童感受来自“回归未检”的关爱。同时,建立心理咨询室,外聘3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成立专家团队,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心理测评、心理疏导,了解未成年人涉罪原因,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帮教。 “谢谢大家不放弃我,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涉罪未成年人小明(化名)心怀感激地说。 对幼童重点进行防拐、防性侵等安全防范教育,通过看漫画、做互动游戏、唱童谣等方式,促使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小学、初高中学生重点开展防性侵害、校园欺凌等教育,通过多媒体课件、真实案例讲解、互动问答、演绎情景剧等形式,通俗地讲授法律知识,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远离法律“红线”……该院积极借助共青团、关工委、学校等社会力量助力未检工作,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打造检校、检企等合作帮教模式,最大程度减轻涉案未成年人的负担,助力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回归社会。 
开展联合执法。 注重家庭教育 实施精准帮教 人生小幼,固须早教。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往往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和父母教养不当等问题“黑洞”。针对办理案件中遇到的涉罪未成年人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健全的情况,墨江县人民检察院创新举措、因人施教,改变以往的帮教方式,积极开展精准帮教,最大限度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该院将干预的年龄段前移,通过举办家长学堂、开辟“回归未检”普法小课堂、设立“回归未检”示范点等举措,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强化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针对案件中离异家庭的未成年人占了一定比例的实际,该院特别制作了《致离异家庭父母的一封信》,摆放在墨江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墨江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向离异夫妻进行发放,提示他们关爱子女的健康成长;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不到位的问题,以发出“督促监护令”的方式,通过司法手段督促监护人履职尽责。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0年开始,该院不定期推出“回归心灵花园”团体辅导活动,组织罪错未成年人通过观看普法微电影、分享心得体会、心理重建游戏等方式,不断增强涉罪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寻找自愈心灵的力量。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幸福一个家庭,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稳定,给孩子一次机会,就是让蓝天下多一份感恩的心。不放弃每一个迷失的孩子,不错过每一次挽救的机会,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恒心。”墨江县回归青少年成长关爱服务站负责人刘敏质说,回归未检不断推进家长学堂线上+线下教学双运行模式,一般普及和特殊普及相结合,让家庭教育更加科学,让父母之爱更加温暖。 检徽有形,大爱无边。多年来,墨江县人民检察院依托“回归未检”抓亮点、树品牌、显关怀,用执着的守望和司法的温情,洗净了孩子蒙尘的心灵,护佑着他们茁壮成长。探索出了检察官+未检妈妈+家庭成员联合帮教“3+模式”,打造出符合边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墨江样本”,未检工作经验和做法被普洱市委政法委在全市推广。 
△关爱留守儿童。 
△举办“六一”法治游园活动。 
△创作表演普法话剧《大灰狼与小红帽》。 (图片由墨江县人民检察院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