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梯田稻谷金黄的时候 正是八月中秋月圆的日子 中秋是一个烙印在我们心头的美好节日 一抹来自历史文化田园的古老色彩 一道世袭于我们思想情感深处的浓浓乡味 曾几何时 我们就以八月十五这一天 不约而同地 用阖家团圆的方式去破解思念的密码 
在景东县无量山和哀牢山所属的乡村,至今流传着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舂糯米糍粑的古老习俗。记者来到了位于文井镇中所村杨艳梅的家里,一起去重拾传统节日里的温馨回忆。 
清早,家里的男女主人就根据人员团聚情况,拿出收获归仓不久的上等新糯米,用清水精心淘洗干净,然后开始浸泡,让糯米在清泉般的滋润下慢慢苏醒。 

准备好木甄子,把浸泡了一天的新糯米从盆里捞出,沥干残留的水分,将糯米倒入甄子,点燃早已伺候好的柴禾,让已经变软变酥的糯米,从内到外进行一次极致地升华,为舂糯米粑准备最重要的原材料。 
甄子里的新糯米已经不可阻挡地飘出来一阵阵绵软清雅的香味,刚出甄子的糯米饭热气腾腾,清新滋润,透着诱人的光泽,软硬恰到好处,静静地等待主人的下一步召唤。 
男女主人在院子里摆开阵势,一边用石碓窝舂糯米糍粑,一边虔诚地反复念诵着“月亮月亮圆圆,粑粑粑粑团团,五谷五谷丰登,一家一家圆”等祝福,渐渐地粒粒糯米变成绵软细糯、醇香如稠的糍粑了。 
这时,女主人从碓窝里拿出糍粑,轻轻团成圆形,放在洗净的芭蕉叶上冷却定型,此时月亮一样圆满的糯米糍粑已经撞开了一家人思潮滚滚的心扉。 
杨艳梅告诉记者,舂粑粑虽然是一种很复杂的工艺,但每年她和家人都还是会舂一些糍粑,小孩子和老人都喜欢吃,亲朋好友都来家里热闹,就像糍粑一样,团团圆圆的。
本文来源: 云上普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