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倍加珍惜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全面巩固提升创建工作成果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正文




不忘初心使命 厚植为民情怀


来源:《普洱日报》 徐瑞 谢志达 臧灵 时间:2021/11/17/ 10:19 点击:

 

有的人坚守传染病防控一线33年,只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有的人一心扑在警犬训导事业中,只为守护人民群众安全;有的人义无反顾奔赴强边固防一线,只为家国无恙……他们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不忘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敬业奉献、爱国为民的人生篇章。

 

李春富:奋战在抗击疟疾 一线的“瘟疫斗士”

普洱日报讯(记者  徐瑞   文/图)   2021年6月30日,对于李春富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等了整整33年,也为之奋斗了33年。

今年64岁的李春富是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返聘的一位主管检验技师,也是一位坚守在传染病防控一线33年的“瘟疫斗士”,更是一位意志坚定、本领过硬的退役军人。

退伍不褪色  保卫人民群众健康

1976年,正值韶华的李春富怀揣对绿色军营的向往,积极应征入伍。李春富每天勤奋学习、苦练本领,同时发扬螺丝钉精神,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先后干过文书、勤务等工作。1978年,李春富受组织选派前往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学习,随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0医院、62医院服役。经过12年熔炉锻造,他逐步成长为一名意志顽强、技能过硬的优秀军人。

1988年,李春富脱下军装,心怀保卫人民群众健康的梦想,毅然选择投入祖国抗击疟疾的艰难战役中。

军装换白衣  投身抗击疟疾“战场”

退役转业到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后,李春富带着从部队学到的坚韧与执着,继续奋战在人生的第二战场——抗击疟疾的“战场”。

1989年,根据全省疾病防控规划阶段要求,需要工作人员前往疟疾高流行区对疟疾病人开展“送医送药”服务。李春富主动请缨,深入疟疾“重灾区”开展疟疾病例监测、主动侦查和救治服务,向当地群众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和科学防病普及。

“因为工作需要,我不能退缩。”勇往直前的军人本色激励着李春富成了抗击疟疾中的最美“逆行者”。

1990年,女儿刚出生没多久,他当爸爸的高兴劲还没过,就背着药箱跋山涉水,赶赴抗击疟疾的“主战场”。每到一个驻点,一待就是一两个月,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住在没电没照明的茅草房,天一亮就开始接诊,虽然工作的环境很简陋,但李春富对待工作却没有一丝松懈,每天忙到晚上才吃第一顿饭是常态。女儿3岁那年,他有大半年都在驻点坚守,回家后女儿都不认识他了,虽然很累很心酸,但工作需要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出家门。多年来,李春富平均每年在基层驻点开展疟疾控制工作长达百余天,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疟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疟疾消除阶段后期,为了推广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经验和技术援助输出服务,李春富还经常深入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开展抗疟药物耐药性监测、蚊虫习性调研、蚊媒形态学研究和资源库建设。

同事变榜样  言传身教“传帮带”

“我第一次出差就是跟李春富老师一起去缅甸开展工作近两个月,印象特别深。李老师军人出身的严谨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由衷敬佩。”2006年,参加工作不久的聂仁华在李春富的言传身教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能自己独当一面,随后,他也成了李春富的“老搭档”。

“我们的科研工作离不开现场研究,越是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疟疾多发的地方,也是我们进行疟疾流行病学研究的最佳现场。去不到现场,就做不好这份工作。”作为拥有丰富基层一线工作经验的资深专家,李春富充分发挥技术专长,积极承担起镜检培训辅导工作,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无私地把自身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后辈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镜检技术人才。

“2006年以来,我国本地原发疟疾病例已经很少了,为了做好抗击疟疾和巩固防治成果工作,李老师多次带队深入中缅边境找病例,越是危险的地方,他越是义无反顾,边治疗病人边扩大观察、扩大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带回了很多珍贵的数据。”在李春富的“传帮带”下成长为单位业务骨干的沈加员满怀感激地说。

2006年至2013年期间,在李春富的“传帮带”下,更多的年轻一代“抗疟斗士”深入到疟疾多发的地区和国家,把抗疟药物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退休发余热  30余年坚持做好一件事

2015年退休后,因全省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和单位工作需要,李春富被单位返聘至中心实验室开展镜检技能业务培训指导。尽管已经60多岁了,他依然坚持深入基层、扎根一线。近几年来,他积极到云南红河元江流域、滇西北、滇东北,西藏林芝等地开展小型兽类及其体表寄生虫调查,并亲自制作标本,为我省传染病传播媒介、中间宿主等生物样本资源库建设作出了贡献。

30多年来,李春富从未中断过深入现场研究传染病防控工作,甚至把自己当作病例进行观察研究,他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精神受到广泛赞誉。1996年至2001年期间,多次被单位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2年被省卫生厅授予“九五”疟疾防治规划先进个人;2002年“延缓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类药物抗性的现场和实验室研究”被省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中国云南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变迁”被省政府授予科技进步奖、省政府自然科学三等奖,2006年“澜沧江下游河谷地带疟疾多种媒介传疟作用比较研究”被省卫生科技管理协会授予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5月,被省卫生厅授予“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先进个人,2015年5月“云南省间日疟治疗新方案及氯喹疗效检测的研究”被省卫生科技教育管理协会授予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30多年来,李春富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事业,默默奋斗在与传染病斗争的一线,帮助无数人战胜疟疾,勾勒出一道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美丽风景线。

 

吕禾:“守边需要,我就来了”

普洱日报讯(记者  谢志达  文/图)   “你们准备好,我去把车开过来,装好东西就出发。”10月25日,普洱日报社派出由4名职工组成的第三批强边固防突击队前往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中缅边境线参与值守工作,担任着队员、物资运输和值守任务的吕禾是本批突击队员之一,这一天,距离他举办婚礼仅仅过去了2天。

安置好新婚的妻子,怀揣着对家人的思念,25日一早,吕禾同其他3名突击队员一起踏上前往边境值守卡点的路。“我们要随时保持联系,有什么情况多沟通,相互帮助……”4个人中,曾经参与过强边固防采访任务的吕禾对边境一线情况最为熟悉,一路上,他与其他队员分享着自己了解到的各卡点情况,帮助他们尽早做好调整,更好地投入到强边固防工作中去。

历经4个半小时车程,运送队员和物资的车停在了距离吕禾值守的21分段卡点2公里外的路边。连日的阴雨导致进入卡点的道路泥泞不堪,加上路弯坡陡,车辆很可能在进入卡点后无法返回。为确保其他队员能按时到位,吕禾毅然选择步行前往卡点。雨一直下,沉重的行李挂在身上,已经腾不出手来撑伞的他被淋得湿透,泥巴裹满了裤腿,雨水混着汗水一滴滴顺着脸颊滑落。一路上走走停停,一个撑得很鼓的背包却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胸前。“这是摄影包,本来为了减轻负担可以不带的,但这是个搜集素材的好机会,我还是把它带上了。”话说完,吕禾提了提胸前的摄影包继续往前走。

来到卡点,天色已经昏暗,空旷的边境线上只听得见一条界河潺潺的流水声。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向领导申请换人,和妻子去度蜜月?吕禾只是简单作了回答:“守边需要,我就来了。”

第二天早晨,大家在微信工作群中相互询问着各卡点的情况,从吕禾发回的照片中了解到,他早已投入到巡边工作中。连日的阴雨天气导致巡边路上不时发生自然灾害,蚊、虫、蛇、蚁等都是常见的“土著居民”。艰苦的条件下,吕禾没有一句怨言。空闲时间,他就会给家里打电话,却时常“报喜不报忧”,只为让身处300公里外的妻子放心,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吕禾说:“来到这里,巡边守边就是责任。”他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份责任。

 

孔广政:在抗疫战场 续写责任担当

本网讯    孔广政是市政府办公室选派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阿里村203中段执勤卡点强边固防突击队员,一名退伍不褪色的老兵。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出征,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用锅碗瓢盆奏响了一首首动人的交响曲,圆满完成了一场场没有枪林弹雨的“保胃战”,以实际行动有力的诠释着退伍军人的初心与使命、本色与担当。

卡点厨房简陋、炊具少,煮饭的人每天要承担20多个人的饮食操办,一刻不得清闲。炊事兵出身的孔广政主动请缨,在做好卡点值守的同时,抄起菜刀、接过炒勺,娴熟的烹饪手艺让大家知道了腌菜肉、青椒土豆丝也可以这么美味。一餐、两餐、三餐,就那么几样菜,可是他总能够换着花样,为队员们做出可口的饭菜,让队员们吃饱吃好不想家,安心强边固防。

执勤卡点的食材需要从县城配送,因为路程较远,所以两三天才能配送一次,并且菜品有限。为应急备用,他选购蔬菜、食材时,储备了一些干菜,这让队员们百思不得其解。一次因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多天无法配送新鲜蔬菜,还有一次送菜车坏了无法送菜,他启用应急备用干菜,同样让队员们吃到了可口饭菜,队员们这才明白了孔广政储备干菜的用意。203中段饭菜可口的消息传到县乡,路过的调研、检查人员也会预约到点上用餐。他的用心保障服务,打开了守边人的味蕾,更坚定了守边人誓死守卫边境的决心。他说:简陋的厨房四面来风、油腻烟熏,但是能为大家的伙食提供保障,再辛苦也值得。

孔广政选出有烹饪基础的本地民兵,开展面对面烹饪教学,并就如何完善饮食搭配详细讲授烹制技巧,手把手实操传授烹饪技术,带动会厨艺的突击队员帮厨炒菜,将美味留在边境,为长期驻守的队员们提供了炊事保障。同时,他还带领大家对厨房进行保洁打扫,规范食材、炊具、物品摆放,按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要求打理厨房;从执勤卡点长远伙食保障和节能、健康需要,合理利用食材,科学搭配膳食,确保伙食营养、美味、节约;协调推进厨房改造,提升用餐环境,为守边人打造温馨的强边固防之“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正是无数名像孔广政一样的强边固防队员用心用情、默默付出、执着坚守,让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最终一定会赢得胜利。(市政府办公室强边固防突击队)

 

李华:警犬训导34年 初心不改保安全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文/图)   “嗅、嗅、走、走、好、好、卧、卧”……记者见到李华时他正带领着队员及警犬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安保工作做训导。“虽然我们的训导已经成百上千次了,但是每一次训导都是按实战来做。”这是李华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李华对工作严谨的态度,这一点也在进一步采访中得到验证。

出生于1964年的李华,自小生活在农村,从他记事起家里就养犬看家护院。从小与犬为友的他,与犬结下了不解之缘,1985年李华毅然选择了公安部沈阳警犬技术学院。1987年毕业后,他带着学到的本领回到家乡,在普洱市公安局从事警犬训导,从青春年华到满鬓霜白,这一干便是34年,从一名训导员成长为普洱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警犬大队及反恐处突警犬大队大队长。

李华介绍,警犬训练科目多而繁杂,基本项目为服从、坐卧立、前来、选取、犬叫,实战项目为追踪、搜捕、血迹搜索、物证搜索、气味追踪、搜毒、搜爆等。“警犬虽然聪明,但毕竟不会讲话,全靠训导员语言加上肢体动作,下指令时给予警犬机械刺激,让其形成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必须在每天的训练中进行巩固。”李华说,警犬像人一样有自己的脾气秉性,训练警犬就像带幼儿园的小孩,一定要爱警犬,有耐心。

34年来,李华训导了11只警犬,让他记忆最深刻、投入最多,同时也是“战功”最显赫的是一只名叫“化煌马”的城市追踪警犬。“‘化煌马’由昆明警犬基地繁育出来,2012年我带它到玉溪市进行为期3个月的封闭训练。为了验证它的胆量,我让爱人单独牵着‘化煌马’往前走,我故意走慢些,爱人带着‘化煌马’越走越远,到我们相距近200米时,它扭头看我离得远了,突然撒腿就来追我,爱人没能赶上它的步伐被它一下子拉倒在地,双腿膝盖都摔破了。”李华说。可就是如此,李华首先关照的是“化煌马”,他一把抱住了“化煌马”并安慰它。为了训导“化煌马”李华可谓是全家总动员。3个月集训期满,李华带着“化煌马”回到普洱,让女儿也参与进来当助训员。训导时李华是位严师,训导之余李华又是位和蔼可亲的“爸爸”。他给警犬打扫“卧室”、洗澡、喂饭,和它们一起做游戏、玩耍。

“只有优秀的训导员才有优秀的警犬,平时上千次的刻苦训练才能让警犬更好地服务实战,这一点华哥做到了。”这是队友对李华的评价。在李华训导下,“化煌马”成长为一头机警灵活、能担当大任的追踪警犬。

2013年2月28日22时许,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太阳广场发生一起致2人死亡的刑事案件,嫌疑人逃离现场。案件发生后,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启动应急机制,李华奉命携带警犬“化煌马”参与破案。在案情汇报后,李华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决定以血迹气味为嗅源,对现场各个出口进行追踪搜索。通过嗅闻现场血迹,“化煌马”经过半个小时的追踪,对一间未上锁的出租屋作出示警,进入出租屋后,“化煌马”再次对床尾的带血的裤子、鞋子及一把菜刀作出示警。经过勘察,最终确定白某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迅速查控了白某。在证据面前,白某供认犯罪事实。“2·28”案件,是云南省第1起利用城市追踪犬破获的案件,被评为全国警犬实用十大经典案例。

李华自踏入训导员这条路,便潜心研究警犬专业资料,琢磨出一套警犬训练模式,并不断添加适应实战的训练想法,又在破案时注重具体操作。为充分发挥李华在警犬技术专业领域的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2019年8月,在普洱市总工会支持帮助下成立了“李华创新工作室”,2020年3月,工作室又被云南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授予“刑侦专家李华工作室”。今年,李华还入围了“云南最美干警”提名奖。

李华与警犬之间达到高度信任,战友们都十分佩服李华,并亲切地叫他“华哥”。李华笑着说:“我把警犬当作了家庭中的一员,我们之间的默契是通过千百次训练、朝夕相处换来的。我还有3年就要退休了,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会尽我所能做好传帮带,把警犬训导事业传承下去。”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 ... 下一篇:思茅一小区业委会拿起法律武器换掉“老管家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