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谢志达) 当冬季大部分植物开始进入睡眠期,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兰园内迎风盛放的假杜鹃花为园区增添了一分生机和一片美景。这四季如“春”美景的背后,是园区内丰富的植物种类和良好自然条件的支撑。“目前园区已累计引种收集植物4888种,完成活植物鉴定2669种,加上完好保存的1160种原生植物,已保存植物达5000种以上,是一个真正的植物天堂。”景东亚热带植物园管理局局长王棕民自豪地说。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明成功举办,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同时,也将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资源和一向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云南推上了世界的舞台。其中,景东彝族自治县因境内分布有无量山和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唯一一个境内分布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县,也是滇西南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而备受关注。作为生物多样性集中培育和展示的科普性基地,景东亚热带植物园也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游客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和专家学者探索研究的“大课堂”。 景东亚热带植物园位于滇西南中部,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云南亚型季风常绿阔叶林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两大植被交错地带,川河、瓦伟河及小干河三条水系环绕的罗伟田大山片区。距景东县城20公里,属山地地形,最高海拔1882米,最低海拔1225米,高度差657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为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生长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也让早期专家学者提出“在云南建设一个典型亚热带植物园”的构想在这里成为现实。 物种在这里自由生长。在园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由于科学合理的保护,像假杜鹃花这样的原生植被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且种类繁多,已记录到的种子植物就有130科1160种,其中包含景东翅子树、栌菊木、喜树、兰科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同时,对引种物种的驯化和种植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与国家公园的就地保护不同,亚热带植物园除了对建设地原生物种的就地保护外,还具有对其他引种物种迁地保护的功能,这也是植物园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王棕民说。 据了解,目前,园区已完成了南部区3100平方米育苗大棚和北部区30亩苗圃地建设工作,累计引种收集植物4116种号(珍稀濒危植物63种,景东特有植物48种,药用植物115种),扩繁培育植物20万余株。其中,规划面积59.4亩的兰园已初具规模,收集保存的兰科植物达457种号,近4000株(丛)。 “园区建设不仅要保护国家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还要兼顾物种保存、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及生态旅游等功能。”王棕民介绍说,园区南入口景观大桥主体工程、10千伏输电路建设和互联网线、3A级旅游公厕等工程已完成建设,内部道路、主要功能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力争实现2022年6月底前完成一期范围内基础设施工程,10月份试开园的目标。 除自身建设外,景东亚热带植物园还为全市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春节前夕开园的普洱生物多样性展示园,就是以景东亚热带植物园收集的重点保护植物和兰科植物为基础打造而成,为普及和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保障。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