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建好“菜园子” 保障“菜篮子”


来源:《普洱日报》 陈景锋 时间:2022/03/04/ 09:37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陈景锋)    民以食为天。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一直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作,特别是2021年9月以来,针对普洱中心城区蔬菜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将蔬菜产业发展列入全市“十四五”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强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2021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77万亩,同比增长2.7%;产量99.3万吨,同比增长2.6%;综合产值45.7亿元,同比增长3%。

高位推动

蔬菜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为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菜篮子”问题,有效保障蔬菜供给,2021年9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菜篮子”工程专题会议,把“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为民办实事的一件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扩大“菜篮子”的有效供给,畅通“菜篮子”的流通渠道,保障“菜篮子”的质量安全,健全“菜篮子”的调控机制;要让政府“有形之手”更加有力,坚决打通从田间到市场到餐桌全过程中存在的堵点,从根本上解决好“卖菜难”“买菜贵”的问题。

同时,为保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级相关职能部门等为成员的蔬菜产业发展专班,负责统筹协调、引导指导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蔬菜生产年度计划、工作措施和有关配套办法;各县(区)也成立相应的蔬菜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履行好属地责任。近期出台的《普洱市关于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普洱市蔬菜产业发展意见》”)则明确提出,要围绕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保障市场供给、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按照规模化种植、绿色化发展、综合化利用的总体思路,构建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装备设施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市场信息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高效的蔬菜全产业链,切实提高普洱蔬菜产业市场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85万亩,总产量110万吨、农业产值25亿元、综合产值50亿元;打造和认定5个省级、10个市级、20个县级蔬菜生产基地,把普洱建设成为“云南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培育龙头

以科技创新提升发展动力

蔬菜产业化经营不仅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关键一招;而且是实现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普洱市积极探索各种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企业、集体经济和种植大户,引导基地开展标准化种植、订单化种植,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培育了普洱华泰农产品有限公司、普洱金孔雀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普洱市鸿耀科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市级以上蔬菜种植龙头企业,培育了遍布10县(区)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315个,打造了思茅区兴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宁洱雨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墨江县新安镇三家河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7个连片1000亩以上基地,培育了镇沅富农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贡丰”、景谷县雷沃蔬菜种植有限公司“雷沃恒兴”、 宁洱雨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雨辰”和澜沧尊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酷阳”4个蔬菜品牌。同时,按照“引进新主体,构建新平台,打造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与云南卓一食品有限公司、云南宏斌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昆明晨农集团有限公司、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合作洽谈,为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加强科技引领,提升蔬菜产业发展的创新动力。依托李天来院士团队科研平台普洱市绿色蔬菜发展创新研究中心、云南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体系普洱试验站落户普洱为契机,全市重点开展了白菜(早熟5号)根肿病、7个番茄新品种试验示范、糯茄嫁接示范、蔬菜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蔬菜栽培根结线虫及叶菜类根肿病等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科技支撑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已打造了“思茅区100亩优质蔬菜种苗培育基地”“倚象镇永庆村2000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建设”等示范样板,“科技兴菜”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引进的“夏将军”“如意”(白菜)、“金鹏8号”(番茄)等新品种种植成功并得到广泛推广,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

科学规划

打造绿色蔬菜基地

普洱市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发展蔬菜产业优势明显。全市现有常年商品蔬菜种植基地5.69万亩,其中:常年露地面积3.94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1.75万亩,已构建起常年、冬春、夏秋、特色蔬菜 “四大特色基地”,为满足全市的蔬菜供应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为实现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刚出台的《普洱市蔬菜产业发展意见》也明确提出了打造四个绿色蔬菜产业区的发展目标。一是打造常年蔬菜产业区。以思茅区为中心,建设6个蔬菜生产重点县(区),辐射发展10个蔬菜生产重点乡(镇);主要种植白菜、青菜、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葱蒜类等蔬菜,思茅区可重点发展甜竹笋;冬春季同时发展冬季马铃薯、鲜食玉米、鲜食豌豆、鲜食蚕豆等蔬菜,供应北方地区和沿海大中城市。二是打造冬春蔬菜产业区。以把边江、澜沧江、川河流域以及低热河谷县为中心,充分利用冬春热量充足的“天然温室”优势,建设6个蔬菜生产重点县(区),辐射发展20个蔬菜生产重点乡(镇);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洋葱、苦瓜、豇豆、菜豆等喜温蔬菜以及冬马铃薯和鲜食玉米,建设“南菜北运”基地,供应北方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等国外冬春市场。据了解,2021年普洱市“南菜北运”数量达24.47万吨,占冬早蔬菜产量的47.37%。三是打造夏秋蔬菜产业区。以高海拔地区,水源条件较好的区域为主,利用“天然凉棚”优势,建设6个蔬菜生产重点县(区),辐射发展10个蔬菜生产重点乡(镇);主要种植结球甘蓝、大白菜、花椰菜、青花菜、萝卜、生菜等喜凉蔬菜以及辣椒、番茄等喜温蔬菜,在满足自身供给的同时,逐渐发展规模,建设为云南省主要的夏秋蔬菜供应基地。四是打造特色蔬菜产业区。以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为主,重点集中在江城县、西盟县、澜沧县、孟连县,建设8个蔬菜生产重点乡(镇);充分挖掘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饮食文化和习惯,通过开发和驯化特色蔬菜的方式,重点发展各类特色蔬菜,包括根茎类、花类、果实类、叶类等,常见的有野棠梨花、老白花、象耳朵叶、刺五加、苦竹笋、翅果藤、牛蒡等近40余种;在冬春季同时发展茄子、豇豆、辣椒、四季豆、西葫芦等蔬菜,供应本地及北方市场。

合理布局

让市民买菜更加便捷

为确保蔬菜以最快捷的方式上到“菜摊子”上,保证市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市场买到物美价廉的放心菜,普洱市借助城市大数据信息,合理规划超市、农贸市场的布局,以更智慧、更便捷的方式布局“菜摊子”,最大程度惠及广大群众。如思茅区围绕打造主城区“15分钟蔬菜购买圈”,共建设蔬菜批发市场1个、配送中心3个、农集贸市场12个、商场超市18个、直销店31个,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蔬菜销售点1.67个,现除极少数城郊接合部农户外,99%以上居民15分钟即可购买到蔬菜及生活必需品,缓解了市民“买菜难”的问题,并且各直销店的蔬菜价格比市场价低10至20%,得到了市民认可。

据了解,目前,全市蔬菜产业流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已建成蔬菜直销点(直销店)48个,蔬菜冷库10个。同时,引进普洱金孔雀农副产品配送公司、普洱市诚为民菜篮子专业合作社、普洱优鲜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等4家配送企业对主城区的超市、直销店、宾馆等进行蔬菜配送(11吨以上/天),并配合做好中心城区蔬菜供给不足时的紧急调配工作,全市蔬菜生产“从基地到市场”的难题得到解决。

普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德义表示,下一步将认真抓紧抓好惠及千家万户的《普洱市关于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落细确保种植面积、培育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蔬菜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资金保障等各项工作,保供应、稳价格、保安全,着力让市民吃到更多的放心菜、平价菜。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思茅农商行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 下一篇:转作风 提效能 作表率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