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胡雪英 刀琼芬 通讯员 罗建 文/图) 吊脚楼、竹篱笆,家家户户有芒果、木瓜、三角梅等花木果树围绕。在寨子里穿行,灿烂的阳光下,黑色调的老屋愈加沉默厚重,新房子的瓦面则跳跃着一片片的银白, 张扬出幸福与勃勃生机……2022年的春天,走进传统古村落——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曼滩村曼滩村民小组,“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项目建设已完成了串户路的红石板路面改造,正在加紧建设排水沟及村口观景台,这个背靠青山、面向平坝,村前有小河、村后林茂竹密,鸟语花香、鸡啼蛙鸣、云雾缭绕的古村落颜值更加在线。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曼滩村民小组进村的门户位置,这里位置独特,既能看村庄全貌,也能看到村落前的平坝,尤其在耕种或收获的季节特别适合远望。我们打算在这里建一个观景台,刚开始村民们还不同意。后来经过充分沟通,大家了解到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建设中观景台一层还要配套建设一个农产品展示厅集中展示特色农产品,符合了村民的意愿。河道改造经过村民的农田,也都得到了大家的鼎力支持。”曼滩村党总支书记张少文告诉记者。 曼滩村与老挝毗邻,边境线长38公里,是一个以傣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据资料记载,曼滩傣族传统民居建筑群建筑年代较久远,最早的是1915年以前的自建房,同样是杆栏式建筑,却自成一体,别具一格。整个村落不是某个时代风格一致的古建筑,而是斑驳而丰富地呈现出动态的历史进程。 2014年,曼滩村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曼滩傣族传统民居建筑群入选普洱“十大历史建筑”。自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548万元,严格按“如旧建新”的原则,进行活动场地、串户路硬化、农村危房改造、生产道路改扩建、电网改造、人畜饮水改扩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曼滩村曼滩村民小组被列为江城县第一批“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中的6个示范点之一。曼滩村民小组紧扣项目指标,全面实施以“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农村垃圾治理、人居环境提升为重点”的家园建设,促进人居环境综合提升,加快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进程。 “以前我们村就很漂亮,但村过去是老石板路,很多地方坑洼不平,我们骑摩托、开车进来都能感觉到很颠簸,现在村里的路正在改造,已经修通了一部分,我们走在上面很平稳,推着婴儿车走也很方便了,而且路面纹路设计也跟我们村的吊脚楼很搭,大家都很喜欢。”村民赵美丽说。 与此同时,曼滩村民小组坚持科学规划、产业铺路,着力促进共同富裕。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攻点,不断推进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按照“科学规划、种养结合、高效发展”的产业布局思路,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通过发展茶叶、橡胶、坚果、雪茄烟等产业,抓牢玉米、稻谷、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不断增加群众收入,目前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 “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推进也给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提振了信心。如今,有村民正在改造自家的房子,准备开一个专门订制傣族服饰的小店;有的村民大力挖掘特色文化,组建以嫁到村里的老挝媳妇和村里的妇女为成员的文艺演出队,常态化排练和演出;有的村民开起了傣家乐,拓展增收渠道,进一步凸显边境小康村的示范引领作用。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