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 大转变 云仙乡党建引领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本网讯 近年来,思茅区云仙乡坚持从“小切口”入手,以村组为单位抓实基层党建,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不懈抓基础、抓落实、抓质效、守底线,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 扮靓秀美家园 走进云仙乡团山村丫口田村民小组,一幅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绿水青山掩映下,干净整洁的通组道路,白墙黛瓦的居民院落,清澈见底的池塘映入眼帘。团山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广泛发动村“两委”、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依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探索环保利用的多样性,积极倡导共建共治共享新风尚,实现农村环境由“外在美”向“人文美”提升。以创建“美丽庭院”为抓手,提升村民素质、家庭生活品质、美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激活家庭“细胞”,通过“红黑榜”实地测评等方式, 促使村民转换思想、村庄改变面貌,加强村民自治,实现了“面子”与“里子”同促,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构建机制 精细基层治理 云仙乡坚持完善组织架构,不断压实“网格化”管理,推进“多网”合一工作,全乡共划分为12个大网格,114个小网格,由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党员作为网格责任人,细化责任人职责,主动上门排查外来人员、了解村民诉求、解决矛盾纠纷、宣讲法律政策,常态化开展巡村工作,建设平安云仙。 “现在打牌消遣的少了,吵嘴打架的没了,我们的急事难事、大事小事不出村民小组就能得到商议和解决。”黄竹林村村民普文华说。 以“网格化”为依托,云仙乡积极探索党员积分制管理,对党员日常表现量化评分,不仅破解了党员活动组织难、发挥作用弱等问题,还有效激发以“网格化责任人”为代表的党员为民服务意识,自觉投身村组自治,使党员真正成为群众中的一面旗帜。 培育产业 惠及家家户户 云仙乡紧紧围绕“7+N”产业体系,结合“关山1919茶叶”“云仙精品咖啡”“大芦山青菜”等农特产品,谋划云仙乡农特产品进城活动,做优茶产业、做精咖啡产业、做大蔬菜产业,构建“大芦山”区域公共品牌。 “我们以大芦山青菜为带动,把本地的当归、小洋芋、洋丝瓜等绿色生态农特产品卖到了城里,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发展。”芦山村党总支书记许文斌说。2021年,芦山村通过组织发动、统种统销、积极宣传等方式,推动大芦山青菜等农特产品进城活动,主动对接商超、“菜篮子”商铺、农贸市场,形成了“党总支书记抓生产、驻村第一书记跑市场”的干事创业合力,共销售青菜10吨,带动其他的农特产品一起销售5吨。(通讯员 鲁文波 宋彤彤)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