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子涵 摄)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陶俊蓉 智星 徐椿黠) 近年来,思茅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战略不动摇,积极探索实践绿色发展道路,在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升,全区推进林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全区有林业用地面积33.8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87.31%;森林面积29.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27%,森林蓄积量2629万立方米;公益林面积6.52万公顷,商品林面积22.76万公顷;草原面积0.34万公顷,湿地面积0.96万公顷。全区森林资源富集,2020年被列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建成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思茅区立足资源禀赋,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全面推动现代林产业发展,全区林下种植面积3.5万亩,林下养殖面积6.1万亩,2013年思茅区被列为20个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之一,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林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发展中,思茅区注重开发森林康养旅游,打造了太阳河、万掌山等一批集旅游、度假、休闲、康养为一体的旅游项目。2021年,太阳河森林康养基地接待24.57万人次,经营收入3287.48万元;万掌山亚太森林组织普洱基地完成投资2929万元,接待2万余人次,经营收入162万元;全区实现林草总产值56.95亿元,实现让森林释放更大生态红利的惠民目标。 林草综合治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自然保护地总面积85.1万亩,完成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区调整。建立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确保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草有人看、湿有人巡、责有人担。落实林草保护和补偿机制,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林草各类补偿资金1.004亿元。扎实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全区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连续35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好成绩。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完成1000亩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全力打击林草生态领域各类违法犯罪,办案合格率达100%,案件查处率达100%。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