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国家总体安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发展大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稳定器”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主动权、耕地保护红线、粮食储备调节等重要问题都作过深刻阐释,多次就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粮食安全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意义,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紧抓好粮食生产让“压舱石”更稳更强。 抓好粮食生产,要从“地”强基。谈到粮食问题,自然离不开耕地问题。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是粮食安全的载体,“藏粮于地”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突出保护优先,强化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制定出台耕地保护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将耕地保护纳入县(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压实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监管责任。要探索推行“田长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推动保护工作常态长效。要加强执法监管,涉农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动态监测监管,强化用途管制,严肃查处耕地违规违法行为,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要立足普洱的土地能力和空间实际,在生产、购销、储备、经营等各个环节加强研究、深入分析、算清细账,确保政策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权威性、精准性。 抓好粮食生产,要从“技”着力。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要用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只有解决好“如何种好地”这一问题,农业根基才能更稳,发展底气才能更足,农民生活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要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走品质效益双提升的发展道路。要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选育新品种、推广良种,扎实推进种植培育项目,大力发展绿色高产创建、农机农艺融合、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粮食的单产和品质。 抓好粮食生产,要从“人”固本。农民是种粮的主体,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所以必须让种粮农民不吃亏、多获利。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保障农民收益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仅要通过最低收购价格给种粮农户“兜底”,稳住农民种粮信心、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更要解决好“谁来种地”这一问题。这就需要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将支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落到实处,更要加大向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和收购环节补贴力度,让农民愿意种粮、种粮赚到钱。基层干部要把各项强农惠农富农“大礼包”落实到位,用到实处,既要当好“宣导员”,让农民了解到最新的农业信息,也要做好“贴心人”,让农民种粮有希望。要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不得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拒收符合标准的粮食。 (郑璐)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