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日报讯(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文/图) 思茅区南屏镇采取有力措施,补齐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阵地拓展、活动形式、群众参与、工作台账等方面短板,走出了一条村(社区)互联共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子,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示范带动作用,真正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引领示范促带动,品牌“嫁接”生新芽。通过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村(社区)互联共建发展模式,形成5组“社区+村”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文明实践站引领带动作用,将社区的先进做法“嫁接”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指导农村实践站结合自身特点,形成新的文明实践,打造特色项目,延伸示范效果,持续放大实践成效。 融合资源拓阵地,凝聚村(社区)合力。充分整合村(社区)阵地、人才、物质资源,拓宽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路径,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米”,及时传递党的声音。通过常态化联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拓宽了文明实践的活动阵地、丰富了活动形式,交流了思想,增进了凝聚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良好局面,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变为现在的“抱团发展”。 互联共建强合力,共谋发展谱新篇。南屏镇村(社区)互联共建不仅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蓬勃发展,而且在产业发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意外”收获,文明实践延伸到田间地头,覆盖于方方面面。南屏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村(社区)互联共建,持续推进品牌化、项目化精准培育,打造精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以组建品牌联盟的“抱团发展”模式,互助协作、汇聚力量、增强信心,利用自身优势为品牌打造提供思路、创建条件,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