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聚焦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用“直播带货”等方式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将一批名、特、优农产品推广至全国各地。 然而,随着农村电商平台的火热发展,农产品线上需求的极速增加,农村电商物流覆盖率低、运输成本高、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也暴露无遗,亟待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压舱石”。要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就需要从硬件设施上下功夫,加快完善“村村通”“组组通”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拓宽农村物流网点覆盖面,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引导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其加大农村冷链物流的建设投入,筑牢农村电商发展基石。 营造清朗市场环境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安全阀”。近年来,电商平台发展持续火热,但假冒伪劣事件时有发生,要彻底解决农村电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一方面,需要政府发挥“有为之手”强化监管,将各类电商市场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进一步畅通消费者纠纷解决渠道,让不法商家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商应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农产品质量把关,建立产品溯源机制,完善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全力破除农产品“负面标签化”的困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助推器”。缺少信息化人才正成为新的城乡“数字鸿沟”,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难培养的问题。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本地人才的引领作用,既要招得来“女婿”,更要留得住“儿子”,“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产业“拴人”、政策留人;另一方面,要提升电商培训的针对性,坚决杜绝“撒胡椒面”式的培训,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孵化多类型的电商新农人,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新活力。 按市场规律办事、从市场规律中获利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平缓的过程。对于电商助农而言,也必须要有打持久战、扎扎实实、立足长远的觉悟,搭建好向下的平台,拓展农产品对外销售市场,更好地实现农产品“走出去”。(马洁)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