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让全国人民喝上普洱茶 >> 正文




门前桃李盛 身后茶传香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2/08/20/ 09:18 点击:

 

本网讯   何以为师?修其身、爱其业、精其道,师之修为也。基于此,“大国茶匠”“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台地茶之父”肖时英足够能称之为师,他的课堂在茶园、在茶厂,他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他的教材为“一生只育一株苗”的永存“匠心”。肖老一身茶技,育茶苗也育人,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努力把大家对茶的认识和热爱传递到更远的地方。一生一课,一课上一生,传技也传精神,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肖老用自己的大半生年华沁出了茶的甘甜。

落红非无情,化泥更护花;门前桃李盛,身后茶传香。每一株奋力生长的茶树,记录着肖老的初心与坚守; 一片片茶园里,深藏着肖老的功与名;每一位肖老的同行者、传承者身上,延续着肖老的梦想与希望……

 

入门第一课

贺海善    (“肖二班”学徒  茶企负责人)

“入门第一堂课是在同门吴晓萍经营的石屏会馆开讲,师傅坐在椅子上笑呵呵地说:‘上课要好好上,否则毕不了业就可惜了。’大家一开始的拘谨和严肃被师傅的诙谐一扫而光。夏天有点热,师傅没用讲义,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世界和中国茶园种植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偶尔穿插了1953年自己和太太张木兰两人从武汉来到云南的见闻,从一株茶树、一片叶子讲起,为我们打开了立体生态茶园的宏伟世界。”

2019年5月25日,师傅不顾自己87岁的高龄,响应号召实施“大国茶匠肖时英先生第二批导师招徒计划”,我才有幸奉茶拜师,成为肖老的第二批学徒。师傅对我们35位弟子说:“你们第二批都是有基础的,是自己想学来学的。你们多学一点,我就多教一点。”第二批学徒的职业广泛,涵盖茶叶种植、加工、经营、监管及教育、传媒和科研等数个行业,除普洱本地外,还有来自昆明、江苏、浙江、北京等地的同学。学徒制一年,每个月按月中、月尾分为四堂课,每堂课从上午到下午,寒暑不移。

入门第一堂课是在同门吴晓萍经营的思茅石屏会馆开讲,师傅坐在椅子上笑呵呵地说:“上课要好好上,否则毕不了业就可惜了。”大家一开始的拘谨和严肃被师傅的诙谐一扫而光。夏天有点热,师傅没用讲义,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世界和中国茶园种植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偶尔穿插了1953年自己和太太张木兰两人从武汉来到云南的见闻,从一株茶树、一片叶子讲起,为我们打开了立体生态茶园的宏伟世界。

学徒制不是纯粹地学习理论知识,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6月15日,我们第一次来到实践课堂——师傅一手建设的时木立体生态茶园。上午上理论课,中午饭用师傅的话来说就是发扬我们民族优良传统,大家一起生火做饭。浓香四溢的柴火大锅菜让师傅都吃了两碗饭。下午,师傅带着我们进入茶园,对比立体茶园与一般茶园茶树种植和修剪的区别、不同篷面的采摘和产量的差异,历数19种培育出来的茶树良种和引种的茶树树种,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害虫,在茶园里就是益虫。像蜘蛛在茶树间张网,就可以捉住绿叶蝉、茶蚜等茶园害虫,它就是益虫。”“为什么我要在茶园种樱花、果树,有了这些,鸟雀就会飞过来,吃掉害虫,这就是生物的立体防治。”这时,师傅看到一只蜂鸟飞到树冠,便拿起随身带着的卡片式相机,熟练地抓拍下蜂鸟灵动的身姿,转过头对我们说:“这些就是生态茶园的资料,要洗出来,放进档案里。”

点滴都是言传身教。

虽然师傅当时已接近鲐背之年,却时刻在谋求茶园的建设和发展,时常拿出自己手绘的茶园和茶厂设计图对我们进行解说。有一天,他指着茶厂宿舍的一块空地说:“每年都会有很多人过来学习和游览,这块地挖一条沟,种上果树,再用水泥浇灌一块停车场,大家就方便了。”大家应声而动,一起挖沟、种树、施肥、填土、浇水。每当我回到那里,劳动课的景象历历在目。

2020年因为疫情,开年第一堂课是在4月11日。师傅精神矍铄,正碰上茶园进行“国家立体生态茶园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师傅谈及茶树良种化是茶行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和产业化的基础,并提到了成功案例:国外有印度和肯尼亚的红茶,国内有安吉白茶、龙井43号绿茶、贵州黄叶等。讲到自己培育的“雪芽100号”就感叹地说,“‘雪芽100号’一年最高可以采20多次,亩产400多斤,是一般茶树采摘的2倍,非常适合做红茶和白茶,一点也不比其他良种差,我们要做出有普洱特色的白茶!”

师傅这一辈子都在做茶叶良种选育,当年5月,他拿出最新培育的“紫香早”说,“这个茶香气好,是早生种。加工出来的茶叶好,产量高,卖得出去,老百姓就会选择这个。”我当时举手说:“一种茶做一种工艺,这样才能实现高标准化,快速发展品牌。”师傅非常感兴趣。听我说了景素茶庄和普洱白茶的发展模式后,他说:“这个模式好啊!专精于某个良种的产品化、品牌化,我要去看看的。”第二天一早,师傅在其孙肖洒的陪同下来到新装修落成的景素茶府店,到处走走看看,说:“这么大的店,怕是不容易啊。”师傅无心的一句话,却引起我心头的一股暖意。

从茶树茶种、土壤及各种历史和理论知识,再到挖沟、扦插、育苗、采茶、制茶,师傅多次组织大家进行从命名到加工及销售的体系建设讨论,自谦地说,“我也要跟你们一起学习。”每一堂课,每一次言传身教,师傅都信手拈来,逻辑缜密。但凡有课,不管风雨,他都会如期而至,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令人肃然起敬。

出门方知技艺浅,回首才懂师恩深。2020年6月27日结业,师傅带着我们一起回到上第一堂课的教室石屏会馆,大家一身皂衣,庄严而隆重,按师门礼毕,想不到竟是师傅授徒的绝唱,不胜唏嘘。师傅仙逝是茶界巨大的损失,我辈承师恩继师志,当为茶树良种事业而奋斗!

 

没有门的教室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肖老的课堂设在茶园、在茶厂,学徒来自各行各业,是没有“门”的教室,是敞开的课堂。教学中,肖老主张教学相长,除了传授知识和经验,还激发学徒求知兴趣、启发思考,证明了爱才是教育的果实。

恩师的礼物

刘绍容    (“肖二班”学徒 媒体记者)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我想,这就是恩师给我的最好礼物。”

2022年年初,在时木立体生态茶园(以下简称“时木茶园”),肖时英老师两个班(又称“肖一班”“肖二班”)的学徒、肖老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肖老过90大寿。祝寿当天,肖老依旧身体硬朗、行动自如、思维敏捷,见状大家都打心眼里高兴。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祝寿,竟是我见到肖老的最后一面。

肖老是我人生路上的恩师之一,斯人已去,此情长存。

肖老开课,除了传授知识和经验,还激发学徒求知兴趣,启发思考;肖老开课,主张有教无类和教学相长。有时提问者表达不够清楚,他也能够明白提问者要问的问题。不管是课堂上讲解,还是课后讨论问题,总是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你知道的他全知道,他知道的你却看不到边。

2016年5月,肖老给了我100株以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为母本扦插出的茶苗。后来,我每次去看望肖老,他都会过问这批茶树的长势,并叮嘱我要好好管护。

茶是有精神的,一入“茶门”,茶人也应如肖老。

2019年8月,肖老的长子肖雨在昆明逝世。肖老料理完儿子的丧事赶回普洱,强忍着老年丧子之痛,给“肖二班”上课。“生活还得继续”,肖老边擦拭眼泪边说,原本是我们要对他说些安慰的话,反而被他强大的内心所震撼。肖老睡过“高铺”,吃过“龙凤野餐”,住过马店,跟随过大马帮,体验马帮精神,这些复杂经历练就了他强大的内心,着实令人钦佩。

我见过一些人,稍微上点年纪便已沉浸在往事之中,不愿向前看往前走。肖老则恰恰相反,带学徒、育良种、建生态茶园,从不止步。茶树良种堪称茶产业的“芯片”,每个良种的问世都凝聚着育种人的心血和智慧。肖老生前说,正常情况下培育出一个茶树良种需要8年的时间,而他2019年培育成功的“木兰糯茶”“紫香早”耗时均为16年。直至辞世,还有品种仍在培育中。

在时木茶园,做饭也能成为一门课程。“肖二班”分三个小组,开课期间,小组之间轮流做饭。我爱好厨艺,但瘾大技术差。到做饭时间,即便轮不到二组,我也会围着厨房转,打下手,学厨艺。肖老偶尔也会参与厨艺活动,芒果炒牛肉和冷油炒花生米这两道菜就是跟肖老学的。在肖老的点拨下,如今我也能够炒出像样的花生米。

斯人已逝,而今追忆肖老,我想起了《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那句话: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我想,这就是恩师给我的最好礼物。

如此,肖老就永远活着

秦光志    (“肖二班”学徒  茶叶从业者)

“我们将所学所感所悟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和本事,传递那一份匠之心,如此,肖老就永远活着。

2019年,我成为肖老的第二批学徒,起初,上课的地点设在城中心,后来改在了肖老的茶厂,严格意义上来说需要吃住都在厂里,这样白天学习理论知识,晚上可以在茶厂实操。

遇到茶叶采摘、制作的时令,值班的同学就在厂里实操茶叶制作,毕竟理论的学习可以依托网络书籍实现精进,但是实操讲究有师傅的指导加复盘纠偏。

在厂里,大家可以根据肖老传授的知识,遵循茶叶特性制作出不同分类的茶叶。实操后制备而成的茶叶,在未来几天就可以直接冲泡品鉴。经过师兄师姐们极其挑剔的嘴巴来复盘工艺的问题,再得到肖老的指导,稍加改进后,工艺知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对于我,这是极其重要的。

肖老的记忆力惊人,课间休息后回到教室重新开讲,几乎不用我们提醒就能直接连上前一次课程的要点。每每讲课,肖老都是站着的,讲到精彩处则来回走动,手舞足蹈。有时候,肖老也会给我们讲他青年时代的趣事,一教室的人都被逗得乐呵呵的。

肖老讲课没有统一的教材,内容全在他脑子里。而且每次课程肖老都喜欢自己写板书,他的字实干中蕴藏了些许风韵、飘逸,显露出极强的书法功底,对于我们而言,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没有遇到这么“润物细无声”的课堂了,所以每次上课,无论多忙碌,大家都会赶着来。

肖老时常提醒我们,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不能为了做市场而曲解,甚至杜撰、改变事实。在讲到白茶课程时,肖老发动所有学徒进行头脑风暴,将大叶种茶的白茶分别命名为月云芽、月光白、月桂香,当名称最终定稿后,有位师兄半开玩笑地说:“肖老,我要把所有名称都注册在我公司名下。”肖老略显严肃地说:“我们学茶、研究探讨白茶,甚至给白茶取名,不是为了给谁注册,是给整个大叶种茶的白茶来分类,目前这依旧是空白。大叶种白茶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我们学习就是为了填补这些空白,它不属于谁,它属于整个大叶种的白茶行业。”

肖老是当今浮躁世界的一股清流,如干渴时的山泉,如寒夜里的热粥,解人心之渴、驱人心之冷、润人心之燥。

一年的学徒生活,让我深深怀念,我会永远记得那位有教无类的长者,记得那间没有门的教室:只要想学,谁都可以来,只要愿学,什么时候都可以。我们要将所学所感所悟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和本事,传递那一份匠心,如此,肖老就永远活着。

 

最后一堂课

(贺海善  摄)

罗光瑾 (普洱学院 教师)

“这便是肖老给我与学生上的最后一课。这一课不仅是有着宝贵经验的茶学知识,更教导学生作为一名茶人要忘记名与利,躬耕于茶之深厚土壤,浇之以探索继承,迸发于茶之热爱。看着肖老先生拿着茶叶授课的模样,我仿佛嗅到阵阵茶香,悠长不散,正所谓‘一生坚守,酿得茶香飘万家’。”

“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骤知爱茶人肖老离世,忧惋叹息,这世间少了一名德高望重的茶者,而那茶之仙境多了一位痴茶人。遥记两年前,肖老于2020年10月23日在普洱学院召开的产教融合大会上被聘为荣誉教授,学校安排我在活动中全程照顾肖老,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认识和接触他。在一个上午的陪同中,荣幸之余,我深深感受到肖老对茶学教育的关心以及对茶学的执着和热爱。在接下来的三个学期里,我分别带了2017、2018、2019、2020、2021级茶学班的学生到肖老创建的时木茶厂实习,学习肖老创立的“立体生态茶园”模式。每次肖老都会亲自来到茶园,在茶园中给学生们进行深刻讲解。对于肖老的寓教于乐的讲解,学生欢喜不已,亲切地称他为“肖爷爷”。每每讲授,肖老如数家珍地讲解他精心培育的品种——“雪芽100”“木兰一号”“紫香早”等,眼神中闪着光亮。跟随肖老上茶山,他指点着茶园中的不同动物、植物,孜孜不倦地讲述,并耐心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肖老对茶学的未来寄予的深切希望,溢于言表。

今年5月伊始,我带2020级茶学班学生到时木茶厂。考虑到肖老年过九旬,我提前告知肖老的孙子肖洒,“肖老年事已高不必到场”。哪知早上8点多,我们刚到茶山的时候,肖老已在讲室等待。虽然我们耐心劝说肖老保重身体,他仍坚持站立授课,我与学生被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所感动。课间,我恳请肖老向学生分享他与张木兰老师当年跋山涉水来到云南边疆克服一切困难,躬耕培育茶树新品种的历程。

这便是肖老给我与学生上的最后一课。这一课不仅传授了蕴含宝贵经验的茶学知识,更教导学生作为一名茶人要忘记名与利,躬耕于茶之深厚土壤,浇之以探索继承,迸发于茶之热爱。看着肖老先生拿着茶叶授课的模样,我仿佛嗅到阵阵茶香,悠长不散,正所谓“一生坚守,酿得茶香飘万家”。

我来普洱三年了,时间虽短却很庆幸能认识肖老。在肖老的身上最能够感受到他坚持科学、坚定信念、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科学家精神。肖老带头选育的“云抗10号”,为高海拔茶园突破产量作出了卓越贡献。大理州的大栗树茶厂便得益于这种品种。大栗树茶园基地海拔2400多米,霜期长,冬天时常下雪,“云抗10号”便能适应这种高寒环境,并且品质卓越。我昔日在大栗树茶厂工作,深知肖老的贡献,便和肖老讲,很想带他去看看那片冬天雪中生长的茶园,看看他的成果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作用。

斯人已逝,久久怀念,希望更多茶人继承肖老精神,振兴普洱市茶产业乃至中华之茶。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时木茶厂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成果有望进一步推 ... 下一篇:以“爷”之名 品“爷”之茗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