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珊 供图) 普洱日报讯(记者 李毓珊) 惊闻肖老去世的消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那次采访的种种记忆涌上心头,肖老的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 2017年12月14日一早,我和同事驱车前往位于思茅区倚象镇大寨村大草地村民小组的时木茶厂采访“大国茶匠”肖时英。走过茶园,穿过小路,肖老早已等候在茶厂小院里,笑盈盈地招呼我们:“走,我带你们去逛逛茶园!” “您是普洱人吗?”“原来不是,现在是了。”肖老笑答。他在云南一待就是60多年,已经完全融入云南的生活,曾经臭不可闻的臭菜、折耳根,成了他最喜爱的食物。 深冬的茶园氤氲着浓浓的雾气,寒气袭人,已经86岁高龄的肖老身着咖啡色夹克,挎着一个小包,步伐矫健地走在前面向我们介绍:“这是生长在广西的金花茶,那边是生长在福建的小叶种茶,我到各地去考察,总喜欢把当地的茶种带回普洱试种。这个茶园就是个大试验田,什么品种都有……这里有个坎,你们小心……”只见他跨过台阶,迈过沟壑,站在茶园中间,“你们看,这是‘厂’字形修剪的茶树,有两个采摘面,这种立体修剪能使茶树的产量增加一倍。这片茶园组合种植了云瑰和云抗10号两个品种,能有效错开春茶发芽高峰期,保证茶叶及时采摘……”介绍起茶园立体种植,肖老滔滔不绝。说罢,还掏出随身携带的卡片相机,拍茶树、拍我们。 第二天,我来到肖老家补充采访内容。他家里家具很少,各种书籍、报纸、文稿随地而放,有些凌乱,一时分不清是客厅还是书房。可在醒目的位置,有一张他和妻子的照片。这一天,肖老聊得更多的是他已故的爱人张木兰。谈工作,滔滔不绝,谈木兰,款款情深。“木兰和我,都深爱着这片土地,深爱着这份事业,深爱着质朴的云南人……”我鼻子有些发酸,有些分神。肖老看出了我的心思,话题一转:“小李,你性格挺开朗,我看过你写的文章,就知道你的性格。”“爷爷,您记得我的文章?”“我平时很喜欢看《普洱日报》,好多记者的名字我都熟悉,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从文字里就可以看出你们各自的性格。”可不,肖老的书桌上正铺着一张报纸,在我来之前,肖老正在看“普洱人的下午茶”。 两天的采访结束了,肖老给了我一张名片:“小李,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联系我。”我感动地接过名片,道谢告别,将名片和这段采访记忆一起,珍藏永远……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