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刀琼芬/文 王承吉/图) “您好!过马路请走人行横道线”“请佩戴好口罩,按秩序排队接种疫苗”……交通劝导、疫情防控、政策宣传、义务劳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走上普洱的街头、社区、乡村,为市民提供暖心的服务。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加速器”。近年来,普洱市以建设全国“志愿之城”、培育志愿服务品牌为抓手,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着力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普洱。 建设队伍 汇集“崇德向善”的力量 普洱市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志愿服务网络,大力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为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普洱凝聚磅礴力量。 强化组织保障。为加强志愿服务工作,普洱市成立了志愿服务联合会,通过健全志愿者管理制度,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规范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普洱提供组织保证。 扩大群众基础。按照“制度化管理、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模式,普洱市健全了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记录、星级认定、激励回馈、兑换服务制度,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的制度化管理,并组织发动共青团、工会、妇联、学校、企业、社会机构等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扩大志愿服务组织覆盖面,为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普洱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规范运作管理。普洱市将30余万名志愿者信息录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对全市志愿者进行数据化管理,并为志愿者参加活动提供多项选择。同时,依托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完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和志愿者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整合志愿服务资源,为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普洱提供了平台保障。 提升服务质量。普洱市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采取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心得分享等方式,开展志愿者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另外,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建立各单位志愿服务活动领队负责制,及时做好服务时数统计,提高志愿者服务积极性,增强志愿服务队伍的凝聚力。 打造品牌 树立“崇德向善”的标杆 在全国“志愿之城”创建中,普洱市始终坚持示范化引领、生活化融入、品牌化运作、常态化推进,打造了一批知名志愿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4380支,招募注册志愿者35.6万余人,建立重点志愿服务站点443个,开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等66类志愿服务项目,全市志愿服务时长达2997万余小时。 做好项目化志愿服务。依托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窗口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其中以“周六志愿服务日”为契机,围绕“三关爱”主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关爱他人”为主题,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关爱社会”为主题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关爱自然”为主题广泛开展保护母亲河、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特色化志愿服务。普洱市的广大志愿者紧扣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内容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组建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社区)的防疫志愿服务队伍1221支,招募注册防疫志愿者5万余名,实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法律、心理咨询等专业志愿者优势,先后组建党员、青年、巾帼、法律维权、心理咨询、文化宣传、关爱关怀、资金物资捐赠、乡村抗疫、社区小区抗疫、检查点抗疫15支专业志愿服务总队,奏响普洱“战疫”志愿者之歌。 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普洱市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培育打造了一批有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其中“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三届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关爱‘直过民族’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四届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云南赛区优秀项目奖”;思茅区思茅街道滇运社区志愿者王秀英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