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茶树的产量,除茶树品种、生态环境和管理水平外,还与树形密切相关。因此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为了培养茶树的丰产树形,围绕茶树应该修剪还是不修剪进行了许多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茶树“弯枝法”就是曾经风行一时的新技术成果。 可是,你知道吗?居住在勐海南糯山的哈尼族群众,早就用“弯枝法”来改造茶树的树形了。 据当地的哈尼族老人说,为了不让茶树长得太高,让采茶人方便采摘,同时为了使茶蓬长得宽大,多发芽尖,就把直着长的枝条压弯下来,用野藤绑着,不让其长高,被压弯下来的枝条上会长出许多粗壮的芽尖。也有将两个直立生长的枝条压弯下来,用藤条捆绑在一起,使其横向生长,刺激和迫使其产生不定芽。 在南糯山的茶树林里,哈尼人割草时用刀把直立生长的强枝刻伤、扭弯,或用刀将直立生长的长枝截短,这也是一种控制树高和扩大茶树树冠的方法。总之,南糯山那种看似伞形的茶树,就是经过用野藤绑住压弯枝条、在树杈上压石块、将强枝短截或扭弯等方法,再加上采茶人攀登茶树采茶时的踩踏等因素,而形成独特的树形。这样的树形比较方便采茶,又可获得较多的产量。 1964年,我们就在哈尼人弯枝技术的启发下,做过一个现代茶树弯枝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践证明,弯枝法在树幅扩大、降低分枝高度、增加分枝数量和叶片数量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的短截修剪和当年不修剪次年再修剪的方法。 有人认为定植当年的茶树不宜修剪,我们的试验证明这是不恰当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半年生苗木,应在定植当年加强肥培管理,提高苗木的抗旱抗寒能力,争取在定植当年即进行定型修剪。如果茶苗定植后达到修剪标准而不及时修剪,就会造成“生长浪费”。 通过比较,弯枝是适应云南大叶种幼茶生物学特性的培养丰产树形的有效方法。 在南糯山哈尼族群众用弯枝来改变云南大叶种茶树树形的启迪下,我们创造了对幼年茶树进行弯枝的技术,一个是古老的驯服茶树的方法,一个是现代茶树栽培的技术,两者有着一脉相承的因果关系,都是云南大叶种茶树民族栽培学的内容。假如要新建速成高产、高效益茶园,选择弯枝技术培养茶树树形才是明智之举。(本文摘自《我们亲历的云南茶·感时木荣》)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