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云资讯 >> 正文




【把人生写在边疆大地上】茶粮间作模式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2/09/07/ 09:54 点击:

 

斯人已逝,精神如炬。“大国茶匠”肖时英在普洱去世,茶界人士和普洱各界表达深切怀念和无限追思,真情讲述肖时英与普洱、与普洱茶的故事。普洱茶企茶人纷纷表示,要传承“匠人”精神,弘扬“匠心”文化,为推动普洱茶产业走向新的时代辉煌贡献力量。

茶园间作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山民在长期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在从事茶园管理的实践中,创造出较刀耕火种更先进的茶粮间作土壤管理技术。介绍这些茶粮间作技术,可以了解到古代山民从事茶园间作的状况,并从中得到有益启示。

景谷县秧塔大白茶间作

在距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乐乡秧塔村的大白茶树不远处,有一块典型的茶粮间作样板地。那是一片长方形地块,靠地的两边按4米左右的株距,整齐地排列着两行乔木型大叶种茶树,两行茶树之间的行距宽大,像是特意为了在行间实施间作而设计的。茶树树干直径达15厘米左右,叶片稀疏肥厚,透光性好,有利于树下的间作物生长。茶树下空地生长着肥嫩的麦苗,甚是可爱。地的一边有一条排灌沟,旱季可灌水,雨季可排涝。沟边有一排高高的棕树,给间作茶园增添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园主说,那块地里有200多棵茶树,品种好(大白茶类),茶叶品质好,卖价高,卖得的钱足够一家人一年的开销,还有结余。地里先种一茬玉米,玉米收获后再播种小麦。收获的粮食,除食用一部分外,还用来烤酒和做饲料。

镇沅县老乌山梯级茶粮间作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老乌山的村民在茶园里间作玉米比较多见,而开垦成梯级茶园,并间种玉米的耕作方式,我们只在老乌山的河头村见过。这样的布局很科学,茶树都长成乔木形树形,株距大,但基本成行,而茶行外的玉米不受茶树遮挡,能获得充足的阳光,高秆玉米可给茶树防风防晒,又可防止水土流失。由于收割后间作物秸秆集中堆放在茶树下,土中有机质积累多,茶树虽老,却显得生机勃勃。

易武茶与旱谷间作

1956年,在易武落水洞调查茶树地方品种和栽培技术时,有位热心的老农带我去看他的茶与旱谷间作地块。在一片缓坡地里,旱谷已经收割,露出星星点点的茶树,茶树根茎部培了厚厚的一堆土,这是为了防止烧稻草时不灼伤树皮。茶树生长得很旺盛,在离地一人高处经过修剪的树杈上,抽生出大量的强壮枝条。老农说,这片地坡小、土壤肥沃、茶树稀少,在茶地里试种了旱谷、荞麦、玉米、豆类,收成较好。

茶农只在旱谷或玉米播种前采摘春茶,旱谷、玉米生长期不采茶,待收获后采谷花茶。在播种旱谷时,撒播一些香瓜、面瓜种子,待瓜熟了,背到集市去卖钱。(本文摘自《我们亲历的云南茶·感时木荣》)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第22批赴滇“博士服务团”调研普洱 下一篇:普洱党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