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国营) 发展是第一要务,做好第一要务,既要有具体举措,也要有好的作风和效能。普洱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在奋力推动“六个大抓”中,将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持续引向深入。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一体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深入推进“两个革命”,全力稳住了经济大盘,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掀起了招商引资热潮,最大限度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有力有效应对了疫情冲击,不断提高了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大抓产业发展,一把手亲自上阵、亲自推动、亲自参与,精准做好产业谋划、项目策划、招商计划,一企一策、一业一策、一园一策,给政策、给支持,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做强实体经济,以产业大发展促进综合经济实力大提升。普洱工业园区积极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持续推进思想观念变革、领导方式变革、组织方法变革、工作作风变革,在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体制改革等方面下真工夫,工作效能持续提高,产业发展精准发力。 大抓营商环境,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掀起政府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普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制定出台了《普洱市进一步抓好组织工作服务政务环境有关事项的通知》《普洱市政务服务中心部门派驻工作人员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和《普洱市政务服务中心关于开展“金牌服务窗口”“金牌服务员”“金牌代办员”命名活动方案(试行)》,启用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公安交管、公积金、税务、医保查询、营业执照打印、取款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30余项服务事项,增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兜底服务,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 大抓市场主体,坚持产业化、市场化方向,既抓存量、又抓增量,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普洱市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在激发市场活力、加速产业聚集、服务主体发展上下真功、用狠劲,多措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全市农业企业共带动农户42万户,带动农民实现增收38.9亿元,有效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大抓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取得新成效。召开市委对外开放工作专题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部门实际,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服务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发挥“边”优势,做实“边”文章,围绕富边、美边、稳边、睦边,加快出入境大通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沿边口岸和边合区功能配套,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等经验和做法,扩大对外开放工作取得新实效。 大抓创新发展,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畅通创新链条,在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上下更大功夫,让科技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着力夯实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统筹推进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着力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数字边境,为普洱高质量发展赋能。用科技赋能普洱茶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成果全产业链有力支撑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从品种培育、立体高效生态栽培、发酵技术和装备、功效研究到延伸产品开发等多个关键技术实现全线突破,并以其成果的系统性、原创性、应用性和引领性,为普洱茶全产业链发展夯实基础。 大抓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夯实绿色经济发展基础,优化绿色经济发展格局,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探索“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模式,从空间布局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文化生活、绿色政务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地方标准化能力建设,实施重点领域标准化工程。构建绿色考评体系,围绕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建立完善绿色经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绿色经济在领导干部政绩评价考核中的权重,进一步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生态观。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