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秀美、文明和谐的普洱中心城区。(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普洱日报讯(记者 王福蓉) 近年来,普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推进建设生态旅游胜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创建“康养之城”,打造“和谐宜居”的文明普洱,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和谐文明的美丽家园,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态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持续增强。 好景宜居地 普洱的绿是生态的“绿”,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绿”。普洱依托生态、气候、民族、文化、环境等优势,建设“生态宜居之城、健康养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突出普洱特色开展城市设计,充分挖掘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边地文化,按照一城一特色、一片一效果、一路一街景、一巷一风景的要求,确保每个片区、每条街道以及建筑风貌、城市灯光、城市树种、广告牌设置等都体现出普洱特色,真正让城市散发“普洱味道”。 按照“规划一条道、建设一座城”的总体思路,立足于中长期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布局、展开设计,通过项目开发建设,盘活土地资源,串联特色产业、山林河湖、景区景点,国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推进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打造“养在普洱”城市品牌,初步形成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构建了多点支撑、多元发力的康养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市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4个县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保护率由23.7%提高到68.8%,森林覆盖率达到74.59%。普洱还成功入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研究(TEEB)示范市、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启动了亚洲象食物园基地建设项目,在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探索建立“大象食堂”,分时段、分季节种植亚洲象喜食的玉米、芭蕉等作物,配套建设野外硝塘,通过在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定点投食等方式,解决好春夏之交食物短缺问题。“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1万亩“大象食堂”建设。 绿美幸福家 今年以来,为了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人更富,普洱实施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推动“美丽中国”“绿美云南”在普洱的创新实践。 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统筹生态、美学、人文、经济、生活等要素,系统性谋划推进、高水平规划设计、专业化种植管护,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着力推进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改善,使城镇乡村融入大自然、建成大花园。 通过坚持绿美惠民、因地制宜、系统构建、共建共管共享,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提质,全民植绿爱绿护绿意识不断增强,“绿美普洱”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提升,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全民共享的生动局面,城乡绿化美化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如今,普洱的美丽、普洱的魅力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融为一体;未来,普洱将成为“体现国际风范、彰显中国元素、具有普洱特色”的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健康养生之地。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