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佤族村寨新貌。(孟连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普洱日报讯(记者 罗成建 臧灵) 冬日,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美丽的乡村,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边境佤寨点缀在绿水青山间,如画师笔下的水墨画。 正当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记者驱车前往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公信乡班文村采访,印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发展景象。 班文村与缅甸隔江相望,边境线长8.2公里,是一个佤族聚居的边境村,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612户2111人。就是这样一个山清水秀、极具诗情画意的村落,曾经由于交通不便几近与世隔绝,佤族群众生活极度艰苦,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生活在这里的佤族群众如期实现脱贫。2021年,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的实施,再次让这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班文村这个地处祖国边境的佤族村实现了“千年之变”! 站在自家楼之高处遥遥远眺,村民叶皮手指着对面的山说:“山的那边是缅甸,虽隔着一条江,但中缅胞波情谊长,我们也衷心祝愿中缅两国人民日子越过越好。” 在班文村党总支书记岩羊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带领下,记者先后探访了班文村的芒弄、红海、天岩三个村民小组。走进佤寨,一间间风格独特的新民居,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庭院里,身着佤族服饰的妇女,一边绣着刺绣一边看孩子们嬉戏,偶尔哼上几句佤族歌谣,生活惬意悠闲,好一幅安逸和谐的画面。 穿行于各村民小组的村道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印记充满每一个角落,“党指幸福路,勤开致富门”“唱团结赞歌,谱致富篇章”等标语随处可见。寨子里四处飘扬着鲜红的国旗,诉说着佤山人民的爱国情,整洁的寨子,见证着佤寨每天发生的故事。 在村民叶木来的记忆中,以前佤族群众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是杈杈房、茅草房……现在家家盖起了砖混大楼房,串户路连接各家各户,大多数人家还购买了小轿车。沐浴着党的阳光,佤族群众幸福生活似蜜甜。 围坐在叶皮家宽敞的庭院里,佤族群众谈及佤山翻天覆地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我家种植橡胶90亩,年收入达10万余元。”“我家种了40亩,年收入7万余元”……村民们告诉记者,佤族群众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感谢党的惠民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的无私帮助。 岩羊说,班文村主要产业以橡胶为主,目前全村共种植橡胶27027亩,人均面积达13.04亩。2021年,班文村人均纯收入达13415元。党的惠民政策把这个曾经边远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岩羊说,班文村还将深入挖掘“佤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边境乡村旅游,把佤寨变成风景,把风景变成“钱景”,不断增强佤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