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陈景锋 潘蓉 舒小琪 通讯员 刀咏 赖秀红 杨攀/文 吕禾 柴婧/图)12月7日中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癸能村的墨江润泽服装有限公司时,正赶上员工们的午饭时间。当天中午公司食堂的菜品有炖猪脚、炒马鹿花、炒豆腐和蚕豆汤,三菜一汤的荤素搭配,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在公司,杨总不仅给我们买了养老保险、失业险、工伤险、意外险,而且每天在公司吃饭只用花5块钱,吃得好住得好,公司就是我的第二个家。”负责熨烫工作的残疾人罗应祥觉得现在的日子特别有奔头。 56岁才创业不言晚 罗应祥说的杨总就是墨江润泽服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科思。作为一名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在老山战斗中负伤致残的老兵,1987年,杨科思以残疾军人身份退役回乡并分配到了墨江酒江酒业有限公司工作。但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个玩笑,2015年,53岁的杨科思下岗了。50多岁的人想找个工作都很难,更何况还要自己创业。而多年的部队生活锤炼了杨科思不轻言服输的精神,2018年8月,墨江润泽服装有限公司成立,这一年他56岁。公司成立4年多来,不仅扛住了疫情带来的影响,职工月收入最低能保持在2600元,最高的可达7000多元,并成为残疾人的就业“福地”,共吸收11名残疾人就业,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杨科思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当兵保家卫国,退役服务民生’的铮铮誓言一直镌刻在自己的骨子里。当初创办这个公司就是考虑到跟我一样下岗的这些朋友们,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帮助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让他们在家门口就有收入。” 托起残疾人就业梦 今年33岁的罗应祥是联珠镇快发村曼干村民小组的村民。母亲和哥哥都患有尿毒症,自己在20岁时出事故失去了左腿,家里生计全靠父亲一个人支撑,生活很苦。2019年6月,当得知杨科思开办的服装公司招收残疾人时,罗应祥如愿进入了公司。3年多来,罗应祥吃住都在公司里,从啥也不会到现在成长为熨烫师傅,每个月除了自己的花销外,还能补贴家里1000多元钱,罗应祥找到了人生的价值。现在的罗应祥正憧憬着爱情的到来。 2021年入职润泽公司的李红晖也是肢体残疾人,考虑到她腿脚不方便,家里还有刚上高中的孩子需要照顾,公司就近把她安排在销售服务点上班。现在李红晖每月的收入有2700多元。李红晖说:“以前出去找工作四处碰壁,现在月月有工资领,孩子以后上大学也不用愁了。” 杨科思说:“帮助残疾人重拾生活信心,不是送一两次钱或物资这么简单,只有解决他们就业的问题,帮扶才能长久。”目前,润泽公司有员工48名,其中残疾人11名、脱贫人口15人、农民工25人。由于公司积极为残疾人等困难就业群体提供岗位,2019年被授牌成为墨江县首个就业扶贫车间;2020年被评为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点;2022年被列为县级非遗工坊。 创业助残路无终点 润泽公司主要从事服装生产加工。然而,企业刚起步不久就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这其间的创业艰辛可想而知。在与杨科思交谈中,他对困难都避而不谈,只说:“比起那些长眠老山的战友,这算个啥!” 据了解,2019年至2021年,润泽公司共完成生产总值1940万元。因受疫情等各种因素影响,公司及时调整了2022年至2025年的生产总值目标,但要解决100个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的目标没有变。 与此同时,为了给残疾人搭建更好的就业平台,润泽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狠抓技能培训,先后几次承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培训人数超过100人;举办哈尼族刺绣培训班,吸引了普洱各县(区)24名残疾人参加。2021年,公司生产的《哈尼服饰情侣装》荣获第十五届昆明国际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工美杯”金奖。杨科思说:“培训残疾人学刺绣,目的是想让他们在家里也能通过刺绣挣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在润泽公司采访,记者听到员工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要在公司里干一辈子。”杨科思和他的公司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像罗应祥、李红晖等一样的残疾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让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