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并科学阐述了一个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重大政治意义的命题,这就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个命题是对我们党成立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伟大历程的全面回顾和深刻总结,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和高度凝练,也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的重要政治宣示,明确的庄严历史责任,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这个命题,对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科学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科学理论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对这一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伟大时代产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引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全党要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让这一思想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但是,正如恩格斯所深刻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活力、魅力在于创新,在于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离开本国、本民族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僵化地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没有出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 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结合的过程,既是党艰苦探索的过程,也是党领导人民勇于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有经验,也有教训。党在幼年时期,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曾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理论脱离实际,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从中国实际出发,一切照抄本本,照搬教条;另一种倾向是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经验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重视理论指导,满足于自己的狭隘经验。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曾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 党在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我们必须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同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自己的伟大创新实践中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呈现出更多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壮丽的文化景观和气象,是因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供了文化沃土。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让中华文明展现出更加璀璨的时代风采。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对于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要着力点。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着眼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统筹点。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视野,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站位点。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载于《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8日第9版,曲青山,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11/28/nbs.D110000renmrb_09.htm)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